A类
公开
签发人:高阳
陕文旅函〔2025〕200号
杨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秦腔艺术振兴发展的建议》(第3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秦腔是陕西最主要的戏曲剧种,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项目。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通过开展秦腔立法工作、举办文艺活动、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秦腔剧目创作等多方面措施,推动秦腔艺术振兴发展。
一、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做好秦腔立法和《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贯彻落实工作。《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1年11月26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为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坚实保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条例》的贯彻落实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使《条例》贯彻实施落地、落实、落细,不断增强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和基层院团依法做好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西安市印发《西安市秦腔戏曲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安康市推动汉调二黄立法,《安康市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宝鸡市建成宝鸡秦腔博物馆并向社会开放。
二、不断加强秦腔艺术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培训、高校进修、收徒传艺等方式,不断加强戏曲人才的培养。省文化和旅游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选送优秀青年演员到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进修,推荐我省戏曲人才参加文化和旅游部评选活动。李梅、李小青分别荣获新时代中国戏剧(旦行)领军人才和(生行)领军人才,边肖、李军梅、杨升娟、李淼、王航先后入选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秦腔演员唐喜良、屈苏红、张雅琴、高二强分别荣获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称号。何雨馨、王萍、陈黎、张煜荣获2023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表演艺术传承英才称号。杨静、罗元喆、高二强、刘治、孙美亭荣获2024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称号。
三、支持秦腔剧目创作演出和宣传推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举办陕西省艺术节、戏曲行当展演、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等活动,为秦腔剧目提供展示交流和打磨提升的平台。秦腔《周原儿女》《望鲁台》《生命的绿洲》《昭君行》等在内的一大批秦腔作品进行集中展演,同时让广大观众共享戏曲艺术盛宴。推动秦腔艺术与旅游融合,将秦腔艺术融入特色街区建设。鼓励秦腔院团积极与旅游景区合作,同时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吸引年轻观众。通过开展政府购买演出服务项目,推动基层秦腔院团送戏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等,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做好《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贯彻落实工作,不断推动秦腔艺术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加强秦腔艺术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加强与网络平台合作,更加高质高效推动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8月11日
(联系人:闫欣 电话:1896692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