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公开
签发人:高阳
陕文旅函〔2025〕189号
樊建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的提案》(第76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在深化“文化+科技+生态”三维融合方面。一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实施智慧文旅工程,举办全省数字文旅品牌创新展示活动,促进景区景点、演艺场所管理运营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交互化。在兵马俑、华山、壶口、白鹿原影视城、大唐不夜城、西影产业园等条件好的景区、街区、园区建设一批高品质的5G、元宇宙应用示范场景及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推广《长安十二时辰》《消失的法老》等沉浸式、数字化作品,持续扩大“演艺”“音乐”“非遗”“国潮”“民俗”“赛事”引领消费风尚效应,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展示和现代表达。二是推动非遗活化利用。培育壮大我省15个非遗特色示范县、29个非遗特色示范镇、23个非遗特色示范街区和265个省级非遗工坊,突出文化创意和现代表达,举办非遗发展大会暨非遗创新发展系列活动,推动“非遗+节庆”“非遗+演艺”“非遗+美食”“非遗+文创”蓬勃发展,推动华县皮影、凤翔木板年画、羌绣等与国际知名品牌嫁接联姻,推动南郑藤编、千阳刺绣、凤翔泥塑、杨凌锣鼓、富平石刻等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非遗产业化、创意化发展。三是构建生态文旅廊道。以陕南三市和秦岭地区为重点,持续推进生态、旅游、康养结合,推进金丝峡、长青华阳、紫柏山、太白山、药王山、瀛湖等重点景区提档升级,打造秦岭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度假圈。以沿黄3市13县为重点,促进黄河流域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壶口、乾坤湾、白云山、洽川湿地、潼关古城等景区提质增效,建设陕西特色鲜明的沿黄文化旅游带。按照国家旅游风景道有关标准,统筹秦岭、黄河领域的交通、生态、文旅资源,打造沿黄一号旅游风景道和秦岭一号旅居风景道。
二、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消费链方面。一是发展“文旅+”融合经济。深化“跟着赛事去旅游”,引进举办更多高水平体育赛事,激活体育旅游消费新业态。依托我省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面向不同年龄段和寓学于游的研学旅行线路。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特色产业链群,推进旅游列车、旅游景区、旅游民宿等适老化改造,丰富银发族文旅产品供给。大力开展农文旅融合实践,指导鄠邑区、留坝县、潼关县、富平县、耀州区开展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开展乡村文旅小业态“小荷”行动,丰富乡村民宿、村咖、村火锅、村市集等产品,推动我省特色茶文旅、苹果文旅、羊乳文旅、柿子文旅等提档升级。二是激活夜间文旅消费潜力。培育壮大大唐不夜城、易俗社街区、延安红街、安康秦巴古城等13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和17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将白鹿原影视城“夜谭”光影秀、汉中兴汉胜境水上演出等培育成夜间文旅精品,支持发展夜游渭河、夜游汉江、星空秦岭等特色项目,丰富并规范非遗市集、沉浸式剧本杀等业态。推进《长恨歌》为龙头的旅游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使旅游演艺活跃度稳居全国第一。开展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试点,培育一批集文化创意、旅游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三是加强宣传营销。我厅以组建宣传推广处为新的起点,加强资源、力量、新媒体等要素全方位统筹整合,征集发布旅游标识、歌曲、宣传片,开展“跟着季节游陕西”活动,深化与新媒体、在线旅游平台合作,调动自媒体、推介官、网络达人创作热情,聘请文化名人、影视明星、体育冠军等担任陕西文旅推荐官,持续提升“三秦四季·畅旅欢歌”“丝绸之路起点·兵马俑的故乡”文旅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在强化数字赋能与基建支撑方面。一方面,建设智慧文旅中枢。按照《全省文旅大数据平台建设规划》,建成了全省文旅大数据监测平台,实现了与文旅部、省委、省政府、秦岭办的数据共享,完成全省580家A级景区的监控接入,大部分景区主要功能区实现5G网络覆盖,目前指导全省各级文旅平台和高A级景区完善数据获取、产业分析和应急调度等功能。另一方面,完善交通服务体系。目前,重点旅游城市、重点景区“快进漫游”旅游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正在加快完善旅游重点县、乡村旅游区等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结合交通强国试点,在推进沿黄公路、沿渭公路、穿秦岭公路等干线公路建设中,在铁路、高速、公路客运站升级改造中,推广外环高速子午服务区、高桥服务区、汉中高铁站、留坝旅居一号旅游专线等成功做法,统筹考虑交通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服务中心、智慧旅游集散中心、公路服务驿站等设施,提供咨询、购票、接驳、租车、托运等服务。
四、在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方面。一是健全统筹协调与共建机制。省委、省政府将文旅产业作为全省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来重点推动,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文旅厅为牵头单位、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万亿级文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等,明确各牵头部门、各龙头企业职责,正在合力推进文旅强省建设。二是健全市场监管和质量体系。坚持从优化营商环境抓起,建立市场培育、行政许可、执法检查统筹推进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监管重心从市场准入转向运营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建设全省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文旅市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旅游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创新适应数字时代特点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对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能力。三是健全多元激励与扶持机制。落实落细文旅企业财政支持各项政策,统筹使用旅游专项资金、“文旅贷”、贷款贴息等财政金融政策支持文旅项目建设,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组建文旅金融服务中心,放大企业奖励扶持效应。搭建政企融资对接、政策落实、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平台,支持文旅企业发展平台经济,持续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感谢您对陕西文旅产业的关注、建言和支持!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8月6日
(联系人:安斌 电话:029-8787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