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公开
签发人:高阳
陕文旅函〔2025〕197号
马玉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掘西安市老旧街区经济新动力的建议》(第54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广州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挖西关老城文化内涵,用“绣花”功夫编织城市肌理,打造城市文化创意新空间,永庆坊老城区改造的成功实践,为全国老城街区更新树立了典范。
西安市兼具古都神韵和现代气质,在城市化进程中,始终要面临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老城街区有机更新中,西安市碑林区、莲湖区等成立特色街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按照“一街一特色”,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开展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轻改造,将粉巷、德福巷、书院门、湘子庙街、回民街等16条特色街区提升为古城文化旅游新地标,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形态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居民生活改善有机统一。同时,西安市用足“绣花”功夫,盘活很多老城闲置资源,如易俗社、永兴坊、安仁坊、西影厂、红旗铁路公园、建国门老菜场...,很多老街区、老园区、老厂区升级蝶变,成为爆款的文旅休闲新空间。在文旅部开展的文旅产业赋能城市发展典型案例征集中,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梳理全省各市的好做法,推荐西安大唐不夜城“十二时辰”、西安城墙景区、西安市西影电影园区、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区、宝鸡市理想同创文化科技产业园、咸阳市咸阳老街、汉中市“西郊记忆”文化创意特色街区等项目争取纳入全国典型案例,为我省乃至全国探索了文旅赋能老城更新的好经验。
下一步,我厅将高度重视老旧街区文旅发展工作,着力延续城市文脉、盘活闲置资源、促进文旅消费、丰富文旅场景,激活后街经济,赋能城市更新与发展。一是链式推进商旅名街建设。围绕打好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硬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和省商务厅一起,聚焦商旅名街产业链建设,定实发展目标,狠抓项目建设,认真统筹调度,服务保障企业,全力保障小雁塔太古里、西安文旅中心等一批文旅商综合体项目,争取商旅名街产业链2025年营收超过340亿元。二是开展文旅赋能城市更新试点。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西安老城区为重点,深入发掘城市优秀文旅资源,培育城市文旅新业态,把城市更新作为文旅产业布局的重要赛道,在省内各地发掘一批老旧城区功能重塑、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主题街区特色聚集、传统空间创意驱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优秀案例,积极探索陕西特色的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之路。三是打造一批文旅街区品牌。积极推进曲江新区以大唐不夜城为核心,推进文旅融合和街区提质,率先建成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培育壮大现有的6个国家级、13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1个国家级、17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支持有条件的老城街区,丰富业态,完善设施,规范服务,再建成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激活传统商业街区消费价值。四是开展街区“双创”活动。开展重点商旅名街招商引资活动,推进特色文化街区运营现代化,创新商旅名街人才引进、业态孵化机制,制定商旅名街创客创业奖励办法,吸引专业团队、艺术人才、文化创意、非遗传承人、老字号企业等入驻特色街区,丰富老街时尚感、沉浸式、科技范文旅业态,合理布局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艺术展馆、小微博物馆等新型主客共享文化空间,打造特色街区文化IP。五是提升文旅街区影响力。将商旅名街纳入全省宣传营销计划,利用西安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平台,以及旅游OTA平台、短视频平台,充分利用网红大咖的引流作用,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开展“跟着美食”、“跟着赛事”、“跟着演出”、“跟着诗歌”“跟着文博”游西安CITYWALK活动,不断提升陕西、西安商旅名街影响力和知名度。
感谢您对陕西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关注、支持和建言!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8月11日
(联系人:安斌 电话:029-8787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