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wap-close-wap.png" alt="" />
  • 索引号 11610000MB296425XN/2025-00151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省文化和旅游厅 成文日期
  • 效力状态 有效 文号
  • 名称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32号提案的答复函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32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5-06-24
来源: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B类

公开

签发人:高阳

陕文旅函〔2025〕128号


郭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提案》(第53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依托文化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不断挖掘、细化、具象化不同地区的文化禀赋,推动文旅产品融合、业态融合和产业重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最大限度满足大众对诗与远方的美好憧憬,带动全省文旅发展全面提质增效,促进了文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关于您提出的建议,对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定位准确、问题分析精准、建议客观务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给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于“进一步提升群众文旅体验感,让‘文旅流量’变成‘消费增量’”的建议。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通过“科技赋能+文化活化”模式,构建了覆盖历史、非遗、科技的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矩阵,游客既可感受盛唐气象,也能通过AR、AI等技术参与未来探索,同时借助非遗工坊、民俗活动等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内核。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创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六大提升行动”。加大省级旅游专项支持重点产业链群力度,汉服国潮、VR沉浸体验、文创潮玩、非遗美食、旅游演艺、民宿等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出台《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扶持建设省级优秀小剧场。实施入境旅游及宣传营销奖励,召开入境旅游座谈会、研讨会、政策宣讲会,加大口岸签证、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推介。二是加大沉浸式体验与互动活动的推广力度。持续加大数字文旅项目培育扶持力度,支持景区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强游客体验,召开全省数字文旅交流活动,引进《消失的法老》等一批数字文旅项目,《唐朝诡事录·西行》在全国13个城市投入运营,6个数字文旅典型案例在全国斩获佳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元宇宙”体验项目,游客佩戴AR眼镜后,可化身考古学家,在虚拟地层中发掘文物碎片,AI智能系统实时解析文物背后的故事。三是多措并举促进文旅消费。紧扣“三秦四季”主题,举办全国文旅消费月主场活动、车主旅游季、夏季暑期和冬季文旅消费季等重点营销活动7657场,吸引2628万游客参与,拉动消费9.3亿元。假日经济持续火热,在重要节假日推出重点文化旅游活动5600余项3.6万余场,带动假日旅游市场人气财气齐聚。演艺经济效益凸显,全年审批演出活动11万余场,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66场,直接票房收入6.71亿元,旅游演艺活跃度全国第一。陕西文旅品牌馆成功上线同程、携程、美团等OTA平台,成交额超3000万元。开展“与辉同行阅山河”陕西专场直播,带动电商销售2.25亿元。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举办高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质量提升培训班,指导景区对道路交通、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等标准进行培训,加大文旅专项支持力度,开展旅游景区焕新行动,大力开展“三秦四季 暖心工程”,不断优化标准化、特色化、人性化“暖心”举措,从软件硬件全方位加强,培育陕西旅游“暖心”形象。五是优化运营时间。4月份,省文化和旅游厅邀请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文物局就重点景区接待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共同研究了优化举措。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等延长开放时间,增加门票,最大限度提升接待能力,保障游客参观体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省文旅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指导景区全面优化智慧化管理运营,提升智慧化水平。六是丰富业态提升核心吸引力。大力引导景区围绕自身资源,挖掘自然及文化方面的内涵,开发旅游体验项目、演艺及旅游商品等,延长产业链,使景区尽快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通过提质升级,加强多业态供给,让景区服务管理物有所值,通过增强核心吸引力,引导景区科学发展。

关于“进一步深挖文旅资源,用特色优势激发经济活力”的建议。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历史文化资源活化、产业融合创新”,系统性激活文旅资源潜力,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关中-陕北-陕南协同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一是扎实开展全省文旅资源普查工作。持续扎实推进全省资源普查工作,组建11个省级技术指导组,驻点指导市县开展普查工作,有效提高普查成果的全面性、准确性。分门别类摸清家底,切实提高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促进全省优质文旅资源向优质文旅产品转化,助推文旅强省建设,为我省建设文旅强省、“十五五”文化和旅游规划编制提供基础依据。二是创新打造多元业态矩阵。创新拓展景区业态,通过“文旅+”“+文旅”,持续激活旅游景区存量资源,科学发展生态旅游、自驾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全谱系旅游产品,推动主题演艺、文创产品、非遗、民宿、商业综合体进景区。持续举办“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支持“林业+文旅”模式,鼓励开放型景区发展林下经济和花间经济,在林下和花间开展帐篷营地、树上探险、萌宠乐园等亲子项目,让游客充分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三是全面激活夜间经济。持续支持安康岚皋村BA等活动,引导各地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整合主题景区、特色街区、博物馆及书店、酒吧、咖啡馆、剧院等资源及夜游亮点元素,通过发展“夜景+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位一体夜经济业态模式,形成覆盖城乡、产品多元、特色鲜明的夜游经济体系。

关于“进一步提升文创产品创新力,用‘小文创’撬动‘大经济’”的建议。以《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为引领,采取积极举措,促进文创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机制。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文物局,根据《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试点、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积极探索“一景区一品牌”,引导景区通过整合创意设计、品牌授权、生产制造等各类社会力量,挖掘提炼本地区特色资源,以创意设计呈现文化内涵,有效提升旅游商品开发水平和市场价值。二是发挥试点示范引领效应。支持省图书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7家国家级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开发文创产品,展示深厚文化内涵,让古老的文物焕发新的光彩。持续培育省图书馆“陕小图”“兰台石渠”“黄河记忆”“陕西礼物”等品牌,以及陕历博、周大福、西工大联袂推出“盛世华彩・传承系列”文创。三是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持续举办陕西省旅游商品大赛、陕西好礼大赛,推出具有陕西符号的文化文物、戏剧、动漫游戏衍生品,丰富文旅消费市场供给。鼓励相关文创产品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不断提升我省文创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水平,不断增强我省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于“建议进一步放大‘高铁效应’让秦风唐韵‘走’出去,把四海游人‘引’进来”的建议。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文旅、交通、铁路、航空、邮政等部门协同发力,培育发展一批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交旅融合新产品、新线路、新业态、新服务和新场景。“延安号”红色旅游专列的开通,成为了宣传展示延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名片。秦岭一号旅居专线、子午“休闲运动”主题服务区、“长安寻梦”城市观光车3个项目荣获第二批全国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根据与省民政厅、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联合印发的《陕西省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实施方案》,联合中国铁路西安局、陕西旅游集团等单位,进一步拓展“环秦岭游”“红色之旅”“古丝绸之路”等特色产品,加大“三秦四季·坐着火车游陕西”非遗号、文艺号、华山号、关中号等旅游专列的宣传,让“乘坐火车去旅行”成为新的旅游体验形式。

关于“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监管力度,让消费者敢消费,经济能增长”的建议。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提高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把严守安全防线、提升管理效能、加强质量监管、促推文明旅游融入聚力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和加快文旅强省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一是深入推进“暖心工程”。持续推动《陕西省旅游服务“暖心工程”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提高精细化旅游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为游客营造更有温度的“暖心”旅游环境和氛围。二是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修订完善文化旅游地方标准6项,获评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家、全国文明旅游优秀公益宣传片2部、全国星级旅游饭店服务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全省旅游安全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持续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推行先行赔付,妥善处理投诉13075件,为游客退款193.654万元,陕西文旅传播力、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攀升。三是加强日常监管。开展“春晖”“夏雨”“秋风”“冬暖”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大电竞酒店管理的力度,指导各地文旅部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强化演出全链条监管,坚持事前研判、事中约谈、事后复盘的闭环监管机制,坚决防范违法违规问题和演出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加强联合执法。与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加强网络舆情处置,与省广电局开展酒店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治理,与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网络文化市场集中整治和全省旅游景区大型游乐设施和索道安全大检查,与省公安厅等部门开展景区票务专项整治等,通过联合执法,保障市场秩序良好运行。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充分吸收您的意见建议,更加紧密联合省级相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着力打造更高品质旅游产品。建立健全全省文化旅游资源名录,实施旅游景区标准化改造提升工程,积极参加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培育打造更多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旅游品牌。二是策划推出更具特色旅游线路。以文脉、山脉、水脉、交通干线等为脉络,加强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全省景区景点串点成线。紧跟重要节假日、寒暑期等旅游旺季,推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富有陕西特色的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品牌线路推广,更好发挥热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客源向省内各地有序流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更富活力旅游业态。坚持“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结合陕北、陕南、关中地区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加强旅游资源统筹,大力发展低空旅游、冰雪旅游、夜间旅游、科技旅游、工业旅游、自驾旅游等旅游消费新场景,满足游客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四是全面巩固更加有效旅游治理。健全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落实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财税金融政策措施,统筹用好国家旅游发展基金、省级文化旅游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鼓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动共建,加大景区运营管理、企业融资服务、智慧化建设等各类人才引育培养,助力推动政策红利最大限度转变为发展红利。

感谢您为我省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也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一如既往关注和支持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共同推进陕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6月24日


(联系人:张海博 电话:029-8964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