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wap-close-wap.png" alt="" />
  • 索引号 11610000MB296425XN/2025-00148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省文化和旅游厅 成文日期
  • 效力状态 有效 文号
  • 名称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21号提案的答复函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21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5-06-19
来源: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B类

公开

签发人:高阳

陕文旅函〔2025〕113号


刘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挖乡村文化底蕴、助力我省乡村旅游与就业生态圈建设的提案》(第121号)收悉,省文化和旅游厅结合工作职能,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强化“顶层设计”、严格“标准培育”、加强“人才培养”、推广“品牌示范”、实施“旅游富民”、大力“宣传推广”,结合“三秦四季 和美乡村”培育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朱家湾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现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6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7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84个。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根据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深挖文化内涵,弘扬文化优势,持续培育乡村发展新引擎

注重从乡土中国千年文脉传承中汲取养分,系统推进“三秦四季 和美乡村”培育建设工程,突出文化引领,强化内涵挖掘,找准主题定位,促进各地乡村旅游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一是激活优秀乡土文化。着眼延续乡村文脉,挖掘和激活本土自然风貌、历史遗迹、文化传统、人文活动、名人故里和乡土场景等元素的时代价值,整合打造一批串联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村优秀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产品及精品线路。二是用活红色革命文化。深入研究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印发《2025年红色旅游工作计划》《关于开展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培育工作的通知》,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撑。指导相关地区将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等融入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培育建设,融入乡村旅游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和体验当中,不断提升红色旅游感染力,持续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三是盘活特色非遗文化。持续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培育乡村旅游非遗特色村镇,将传统工艺振兴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文创开发与民间手艺传承体验相衔接,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小工坊”成为“大产业”。强化文旅融合,持续推进“非遗进景区”,通过传统文化为旅游赋能。

二、强化创新驱动,推动融合发展,不断焕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坚持旅游带动、农文旅融合、品牌提升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通过建设高品质旅游景区、度假区带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切实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盛势,让美丽乡村兑现体验经济、生态经济和美丽经济。一是全域协同发展。因地制宜推动文化和旅游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或主导产业,打造覆盖全域的旅游产业链,开创“旅游一业突破、引领百业兴旺”的新局面。创新实践“景区带片、景点带村、企业带户、服务带人、文化带民”一体发展模式,全力优化乡村道路交通空间、环境卫生空间、公共服务空间,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优化乡村旅游消费环境。二是多元业态融合。坚持多元发展路径,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导向,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游憩林业、休闲牧业、体验渔业、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产品,培育区域功能联动、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推动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打造特色鲜明、业态丰富、覆盖广泛的乡村旅游消费新场景。积极引导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农事体验、户外运动等成熟业态相融合,打造精品民宿集群,形成以避暑、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格局。三是强化创新驱动。以品牌打造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以品牌输出开拓广阔市场。将袁家村探索实践出的“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打造为特色品牌。以乡村旅游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为重点,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主目标,支持乡村旅游产业链建设,大力开展“三秦四季 和美乡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十大行动,鼓励乡村酒店、青年旅舍、家庭旅馆等乡村住宿业态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在城郊附近的乡村旅游地举办乡村音乐节、露营节等夜游主题活动,开发驻场演艺、灯光秀和夜生活项目,培育富有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加强对消费群体迭代、消费市场细分、消费偏好分析等研究,持续引导和推动乡村旅游消费和产品更新升级,进一步增强就业岗位的多元性和专业性,吸引更多年轻人和高技能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三、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新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培养计划。一是加强高校和乡村旅游企业的合作。依托省乡村文化旅游研究中心,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家智库,在乡村旅游策划、规划、建设、营销、培训等重点环节加强指导。二是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广泛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鼓励各地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大学生、艺术人才、创意人才参与乡村旅游创业发展,持续优化乡村旅游创业环境。举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并支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乡村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三是搭建人才培训平台。统筹各类文化和旅游、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领域培训项目和资源,广泛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技能培训。充分利用苏陕合作平台,借鉴乡村旅游发达地区经验,支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送教上门、网络培训、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培养乡土人才。四是不断完善机制。不断完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旅游的政策体系,引导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能人”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改善乡村旅游人才结构。探索建立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地方政府新型合作机制,进一步打通旅游企业和旅游专业人才交流渠道。五是强化典型引领。总结各地“三秦四季 和美乡村”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十大行动实践经验,形成陕西乡村文化旅游10大案例,为各地培训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模式,引导各地加强对新模式、新成果的推介宣传,在全省营造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认真借鉴您的建议,特别是在进一步在兴文化、强产业、育人才、建机制等方面发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陕西文旅力量。

感谢您对陕西文化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关心、关注!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6月19日


(联系人:杨洋 联系电话:029-8964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