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wap-close-wap.png" alt="" />
  • 索引号 11610000MB296425XN/2025-00147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省文化和旅游厅 成文日期
  • 效力状态 有效 文号
  • 名称 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34号建议的答复函
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34号建议的答复函
时间:2025-06-19
来源: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A类

公开

签发人:高阳

陕文旅函〔2025〕111号


惠敏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综合型保护传承矩阵 激活易俗社发展新动能 彰显文化强省建设新突破的建议》(第83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易俗社作为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秦腔的保护责任单位,在秦腔保护、传承、利用、挖掘、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多年来,易俗社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体现了责任与担当,让非遗保护成果广泛惠及群众。在西一路小学等开展的秦腔进校园活动成功培养秦腔传承接班人,成为非遗保护的亮点、焦点,提升了中小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与西安石油大学等合作开展秦腔系列文创展,展现了易俗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十四五”以来,国家、省级两级财政持续支持易俗社秦腔保护工作,易俗社文化街区、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

建成开放,省文旅厅牵头推动《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出台实施,搭建平台让易俗社及其秦腔艺术在“中国-中亚”峰会、中国秦腔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中大放异彩、走出国门。下一步,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着力支持做好以下工作。

一、支持建立动态非遗数据库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加快建设非遗数据库,对推动非遗资源的数字化,助推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持续对易俗社非遗数据库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资金支持,组织专家团队为数据库建设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同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数据库搭建及秦腔资料收集、整理、挖掘、数字化转化等工作顺利推进,高质量建成使用。加快实施省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程,对70周岁以上秦腔传承人进行音视频、图文全方位记录,保留珍贵历史资料,丰富数据库资源。

二、支持加强秦腔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开设秦腔专业,常年从事秦腔传承教学,每年举办秦腔专题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班,帮助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夯实秦腔传承根基。下一步将指导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与易俗社、省戏曲研究院等专业院团合作,联合培养秦腔传承青年接班人,为各个院团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鼓励、支持开发秦腔系列文创、绘本,大力支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秦腔传承新生代。持续认定秦腔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壮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增强传承自信。举办秦腔展演、下基层、进社区等活动,鼓励以老带新、青年演员直接参演等方式演出,以演代训促传承、促发展,打造陕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金字招牌,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感谢您对陕西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6月19日


(联系人:王霞 电话:029-8526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