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wap-close-wap.png" alt="" />
  • 索引号 11610000MB296425XN/2025-00139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省文化和旅游厅 成文日期
  • 效力状态 有效 文号
  • 名称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744号提案的答复函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744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5-03-26
来源: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A类

公开

签发人:高阳

陕文旅函〔2025〕86号



李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陕西方言保护、推动特殊方言申遗的提案》(第74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非遗也越来越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喜爱,非遗保护传承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其中方言承载着文化乡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秦腔、信天游、民歌、民俗因方言而活力四射,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已开展的方言保护工作

从2017年开始,省文化和旅游厅(原省文化厅)就配合省档案局,在全省开展了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通力合作,组织协调以方言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责任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对语音、

词汇、语法及民歌、曲艺、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整理建档,建立省、市、县三级方言语音数据库和相关文字档案。

对方言语音建档是保存方言、留住乡愁的重要形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2012年,陕北民谚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3名。榆林市财政每年对省级传承人补助1.2万元,对市级传承人补助1.45万元。目前,榆林市米脂县陕北方言博物馆已开工建设,占地约5.26亩,总建筑面积为7400平方米,总投资约5991.27万元。在米脂县文化馆内建有陕北民谚传习所1个,整理出版著作三部,《陕北方言词典》(作者:郭峰),《把根留住: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作者:王建领),(陕北回眸:陕北话中话)(作者:王建领)。榆林市近年来积极做好陕北民谚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累计搜集整理约2万余字,词条2000个,开设有陕北民谚公益讲座,累计听众人数达5000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数据库建设

我厅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建成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系统”,于2022年12月正式运行。管理系统根据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四级管理体制的架构,按照省、市 、县三级进行设计和部署,实现按行政区进行选择性的数据传输与交互、非遗信息和资源、陕西方言语音数据共享等,进行全省和分地区、分类和综合的数据分析与统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融入 

语言方言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秦腔、二人台、陕北民歌、陕北民谚、陕北说书、碗碗腔、洛南静板书等,及以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糅合当地方言,形成的独立声腔剧种《汉调二簧》《汉调桄桄》等,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通过传承人、项目经费补助加以保护和传承。部分陕西方言元素(如长安道情、高陵曲子、西山酒歌、关中民谚等)也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下一步工作

1.持续进行方言资源普查与记录

未经科学保存的语言文化一旦消失永远难以恢复,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通过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榆林学院)继续开展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专项研究,将更多的方言、民谚等整理出来,建立方言数据库,也将通过一些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等活动传承传播,向更多年轻人讲解其文化内涵和生活哲理,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民间。

2.持续推进方言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支持关中、陕南、陕北代表性片区更多方言项目申报省级非遗,同时,组织专家团队梳理陕西方言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及濒危状况,编制申遗文本,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进。  

3.积极开展社会宣传 

一是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中设立方言保护与研究专项奖学金,增强公众对方言的认知和参与,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中来。二是在部分中小学开展“方言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方言童谣、地方戏曲教学等形式增强青少年对方言的认知,扩大方言文化影响力。三是将方言元素融入地方文艺创作,如秦腔剧目、陕北民歌、关中曲艺等,通过“文化下乡”“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活动扩大传播。四是举办陕西方言展览、讲座,增强公众对方言的认知和了解。

4.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通过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将陕西方言文化推广到国际舞台,开展非遗保护学术交流和合作,如参与国际艺术节、文化展览等活动。

5.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待文化和旅游部修订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后,启动修订《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将方言保护纳入法规体系,在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中设立方言保护专项,明确方言保护责任主体,同时,将方言保护成效纳入文化强省考核指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给予表彰奖励。

陕西方言的保护与申遗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文化工程,需要学界支撑、社会参与的多方合力。我们在现有成绩基础上通过这些措施,希望有效地把陕西的语言资源利用好,彰显西北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能够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语言文化方面的支持。

感谢您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3月26日


(联系人:张智林 联系电话:029-8526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