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wap-close-wap.png" alt="" />
  • 索引号 11610000MB296425XN/2024-00195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省文化和旅游厅 成文日期
  • 效力状态 有效 文号
  • 名称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号提案的答复函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4-07-03
来源: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王国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的提案》(第20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旅游是陕西的标志性名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围绕建设文旅强省目标,统筹谋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作出“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争做示范”的总体部署,把文旅产业链作为全省4个万亿级产业链之一来重点推进。制定了《陕西省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陕西省打造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全省文旅系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一手抓事业繁荣发展,一手抓产业集群培育,迎难而上、培塑优势,全面激活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省文旅资源优势极大彰显,特色文化品牌更加响亮,文化软实力和硬支撑同步提升势头强劲。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全新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这是对国家文化公园意义、作用的充分肯定。

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繁荣的重大标志性工程。陕西段是国家确定的5个重点建设区之一。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贡献陕西智慧、体现陕西作为的重要载体,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主动对标国家建设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突出文化引领,聚焦目标任务,加快项目建设,深化文旅融合,彰显长征文化陕西特色。我省建设经验被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转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论坛我省作为5个重点建设省份之一交流建设成果及经验,延安市宝塔区成为全国10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之一。

关于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建设内生动力的建议。党中央作出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决策部署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一是建立国家文化公园陕西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总牵头,省文化和旅游厅具体负责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多次召开推进会、专题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安排部署年度工作。持续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项督导调研,实地指导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保护规划。二是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委员会积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汇报,并赴相关市(县、区)开展调研,督导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省政协将“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列入2023年协商工作计划,形成《陕西省政协“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协商座谈会情况报告》。省政府组织相关专家成立调研组,形成了《关于陕西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有所作为的几点意见》的研究报告。省委考核办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三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加强组织领导,理顺体制机制,充实专班力量,加强统筹指导。组建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厅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资源开发处等10个处室和省图书馆组成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班,资源开发处牵头负责相关工作。督促指导长征沿线市、县文旅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了“专班抓总、处室帮建、市县主战”的工作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提案,借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国家文化公园省级领导小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省负总责、市县主体、部门协同、分级管理、分段实施的工作格局。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重点环节,彰显地域特色,切实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进一步加强沟通衔接,以文旅深度融合为重要突破口,把长征精神所蕴含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文旅厅加大统筹推进力度,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工作运行体系,落实“横向联动、纵向贯通、齐抓共管”推进机制,实施“季度点评、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考核方法,确保工作落地落实。相关市县按照省级部署,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切实承担起主体建设责任,建立完整、统一、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加强部门协同。省、市、县各相关部门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有关事项。各相关部门结合本职工作,明确责任主体,细化任务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同创共建的工作体系,合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

关于高位统筹项目布局,保护红色历史资源的建议。项目建设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动对标国家建设要求,聚焦目标任务,加快项目建设,深化文旅融合,彰显长征文化陕西特色。一是优化重点建设项目库。按照“以大带小、梯次衔接、功能互补”的思路,布局重点建设项目。印发《关于梳理调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库的通知》,剔除不切主题、不合实际的项目,形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重点建设项目库,共有项目45个,总投资27.68亿元,其中:列入国家规划重点建设项目7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38个。目前,在建项目28个,完工项目11个,其余6个项目正在抓紧完善前期审批手续。各市县也建立了相应的重点建设项目库。二是统筹开展项目督导。2024年1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重点项目清单、完成时限,以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方法措施,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项目季统计通报制度,确保工作落地落实。按照省委宣传部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文化公园陕西省建设工作专题调研督导的方案》要求,去年10月,我厅带领第三督导组对咸阳、汉中、商洛等3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督导,有效促进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三是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延安红街建成开街;提升打造旅游演艺精品,《延安保育院》《红秀•延安延安》完成投资2.12亿元;汉中华阳游客中心完成投资2.03亿元,建成投用;志丹长征文物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项目完成投资3229万元,实施周边环境整治;甘泉红军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800万,建成11.8公里步道景观、3处驿站;蓝田红二十五军长征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完成投资4020万元,提升改造了红军魂广场、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展陈;榆林清涧北国风光景区完成投资400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和游客体验性项目建设。四是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建成一批以长征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以及纪念园、纪念馆等设施,收集长征珍贵文物、文献和人物口述资料进行保护和展示。启动实施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摸清我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家底,评估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夯实文旅融合发展基础。陕西有长征主题纪念设施和遗址35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瓦窑堡革命旧址(含8个文物点)、葛牌镇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吴起革命旧址、保安革命旧址、福严院塔等5处(12个文物点);长征沿线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7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提案,加强统筹谋划,加快项目建设,保护红色资源,以文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一是加强统筹推进力度。按照“齐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轻资产、重内容”的建设保护思路,持续提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工作专班统筹谋划能力,扎实推进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点建设项目有关事项。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项目季统计通报制度,对思想不重视,落实不到位,推进缓慢的市县予以通报。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实施重点建设项目挂图作战,建立年初账、季度账、年底账“三本台账”,推行看投资、看开工、看进度“三看工作法”。分级建立领导包抓、项目调度及服务保障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一个项目一个领导挂帅,一个班子跟进,一系列要素保障,一揽子政策支持的全周期项目托育模式。建立省市县三级督办制度,以实地督导、下发督办单的形式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督导,推动重点项目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指导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未开工项目,加快完善前期手续,尽快开工。三是突出资源保护传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主张的是一种原真性、融合性、系统性的资源保护行为,在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保护作为第一职责,将传承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维护资源周边风貌的纯朴性、完整性、延续性。要始终把弘扬长征精神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灵魂,坚持把长征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通过纵向的深度挖掘和横向的广度归纳,突出陕西特色。重点围绕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红二十五军长征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和巩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等基本史实,建立建设保护体系。突出长征精神与延安精神的联合展示。注重与黄土高原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的保护传承相结合,与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保护协同共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延伸带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展示。

关于认真抓好四个结合,提升“公园”建设水平的建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长征精神真实而又鲜活,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征精神是否得到全面展示、灵活表现、深度体现。省文旅厅坚决扛起新时代新文化使命,充分发挥陕西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品转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新产品、新业态,以越来越多的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产品和服务,让人们触摸到有温度的革命历史。一是把“胜利”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的突出标志,将“从胜利走向胜利”作为核心文化内涵,突出“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地位,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浴血长征路为依托,按照“一路三线十二区多点”总体布局,以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为支撑,充分展现红军在陕长征的伟大历史进程。二是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三是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五大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提案,注重“点与线”“虚与实”“精与经”“红与绿”的结合,用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路,采取社会化、专业化方式,优化资源配置,进行一体开发、多元开发、接续开发,打造各种优秀的长征文化IP,不断丰富公共产品供给,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拥有多彩之姿、多能之效,让沐浴其中的人强烈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信仰之美、生活之美。一是用空间布局去统摄文化内容,用“带、区、点”的形态去梳理和提取文化,做到以形立意、以象示意。着力构建“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空间格局,加快陕甘支队到达吴起、直罗镇战役、瓦窑堡会议、保安陕北根据地、蓝田红二十五军转战陕南等5个重点展示园;吴起—延安、丹凤—洋县等2个集中展示带;吴起、志丹等2个文旅融合示范区;甘泉红军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利用成熟的数字文旅技术,不断实现载体创新,依托科技资源打造的裸眼3D四折幕沉浸式体验项目等“5G+文旅”示范应用场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迭代升级多维度、多视角、多媒体、多场景的形式和表达,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向复合型、科技型、互动型方向发展。三是结合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建设长征主题红色旅游景区,打造“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精品线路,重点运用沉浸式舞台技术,打造全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红色演艺,营造更加生动的体验场景,让游客既能听到红色故事,又能看红色故事的画面,更能走进红色故事的场景,在极具震撼的沉浸体验和全面立体的感官冲击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四是坚持以文旅互动、业态融合为抓手,推进长征文化资源与民俗、生态、乡村等融合发展。依托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开发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长征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要树立文化遗产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的理念,全面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维护城乡自然肌理和大地景观,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同时成为践行“两山”理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精品力作。

关于持续繁荣文艺创作,丰富文化传播方式的建议。长征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奉献精神等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是凝聚人心、激励向上的澎湃动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影响力大不大、寓教于游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征精神是否得到有效传播。省文旅厅依托我省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加大文艺创作力度,丰富宣传推广方式,展示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特色。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长征资源优势,联合国家文旅部资源开发司、延安市人民政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了以“筑梦新时代 青春谱华章”为主题的全国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与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延安精神研究会共同举办了“永远跟党走”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联合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组织开展了“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红色讲解员进校园活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妇联开展的全国妇女儿童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延安启动。二是讲好长征故事。实施“延安革命旧址陈列数字化及互联网+展示提升”项目,推出“红旗漫卷——陕西革命旧址云上展”“小八路生活体验”等活动。提升打造《延安保育院》《红秀•延安延安》等旅游演艺精品,创排《延安十三年》《黄河大合唱》《红色照金》等红色演艺,策划推出25条红色旅游线路,其中3条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6个乡村党史故事入选“全国100个乡村中的党史故事”。长征沿线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225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78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0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提案,围绕提升长征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进一步在资源挖掘、形式创新、有效传播上下功夫,提高长征精神的传播深度和广度。一是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受众群体,积极关注和把握红色旅游年轻化、亲子化、国际化等趋势特征,针对重点游客群体,综合运用文学、影视、动漫、舞台、造型等多样化艺术手法,实现长征文化资源的艺术再造和现代传播。开发配套产品和服务,树立具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助推和强化长征文化的大众传播、代际传播和国际传播。二是在文旅惠民平台开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专栏,推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产品。树立具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在全国性文化旅游博览会上宣传推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的游客群体,提高长征精神的传播深度和广度。四是利用官网、报刊、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方式,主动向公众发布有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内容和成效,以及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有关事项信息,让更多人知晓、熟悉、传承长征精神,主动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关于广泛聚集有效资源,形成“公园”建设合力的建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部门多、领域广,资金需求量大,持续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关键。省文化和旅游厅聚焦重点项目,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多方申请资金统筹使用,科学统筹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是成功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1.78亿元,支持甘泉红军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桥儿沟革命旧址环境整治工程、凤县苏维埃政权和红二方面军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延安长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示范段、东征会议旧址保护利用等5个项目建设。二是2023年,省财政厅下达4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旬阳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泉县长征历史步道、佛坪上沙窝红军旧址保护维修、商洛市博物馆等4个项目建设。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000万元支持瓦窑堡长征大剧院项目建设。三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安排2024年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4800万元,支持涉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县(区)文旅项目73个。四是相关市县统筹文化旅游、文物保护、乡村振兴、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专项资金,支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提案,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探索创新多渠道投融资模式,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采取“政府主导,四级投入;社会参与,多元融资”的方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形成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合力。一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立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公益属性,建立省、市、县(区)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基建资金,指导项目建设单位积极申报“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文化旅游、文物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等政策加大项目投入。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在确保生态保护和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创新探索投融资模式,促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加大政策性银行融资力度,完善商业性金融支撑保障,依托综合化运营平台(“秦信融”平台) 等方式参与融资。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鼓励和支持通过专业化担保机制等,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增加投入。鼓励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和社会捐赠资金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感谢您对陕西文化和旅游业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