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文旅函〔2023〕324号
李玉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73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在提高认识,加强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和设计方面
近年来,全省文化旅游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在业态、产品、服务、市场等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自2017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旅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把“文旅+”、“+文旅”作为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催生新业态,激发新动能,创造新价值,形成新优势,实现新发展。一是打造文旅服务新空间。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机构增加旅游服务功能,营造主客共享的服务空间。支持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纳入旅游线路、进入旅游设施。创新文化空间形态和内容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拓展服务功能,更好满足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文化需求。提升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增设文化展示、图书阅览、文化活动等功能,将陕西文化融入导览、讲解、信息咨询等服务中。二是筑牢项目建设新支撑。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牵引,组建工作专班,完善领导包抓、省市联动、季度分析等工作机制,纳入“四个一批”文旅重点项目近400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丝路欢乐世界、铜川花月荟、长安乐等10余个项目建成运营,西安太古里、宝鸡吴山景区、甘泉大峡谷、石泉金蚕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三是增强融合品牌新引力。积极发挥“欢乐春节”“国风·秦韵”海外文化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国际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在中亚国家开展文旅交流活动,参加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举办西部文博会、西安丝路旅博会,不断扩大“人文陕西”品牌影响力。支持各地做好“中国年·看西安”、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过大年”、汉中油菜花节、安康龙舟赛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群众需求的节庆产品。
二、关于在突出重点,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式和路径方面
一是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红色旅游、旅游演艺、节庆会展等文旅融合业态健康发展,联合相关部门,以旅游景区、游乐园、城市广场、演出场所等为对象,推进乡村旅游、红色小镇、文旅综合体等建设,把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从博物馆和纪念馆“活化”到文化体验园,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空间规模的文化体验园,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附加值,延长旅游产业链。培育演艺精品,推出了《长恨歌》《驼铃传奇》《延安保育院》等70余台旅游演艺节目。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低空旅游、自驾车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等多门类文化和旅游融合产品。西安曲江新区于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创新乡村振兴新模式。坚持文化引领、乡村特色,重点开发生态美景、文化体验、农耕体验、特色主题等类型的民俗旅游产品,把乡村民宿发展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起来,积极创新“乡村旅游+度假”“乡村旅游+文创”“乡村旅游+非遗”“乡村旅游+研学”“乡村旅游+康养”“乡村旅游+节庆”等发展模式,规范发展乡村民宿,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民宿的经营服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带动乡村产业振兴。17条线路入选国家“乡村四时好风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西安鄠邑区、渭南潼关县、汉中留坝县被评定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村等52个村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三是构建市场主体新优势。开展企业服务月、入企调研等活动,加强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的服务支持,积极落实省《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组织百余家民营文旅企业参加武汉、深圳等地举办的重点展会及活动,曲文投集团连续12年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陕旅集团连续3年入选中国旅游企业20强。陕西唐村农文康商业运营发展有限公司、宝鸡市石鼓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陕西荆山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瑜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民营企业获评全省优秀民营企业。
三、关于在加大投入,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新支撑。制定《关于加快文旅强省建设的若干措施》,推动减税降费等接续政策有效落地,持续落实好15条财税金融支持措施,支持陕旅集团、陕文投集团、曲文投集团等国有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多种方式推进省内相关涉旅资产重组整合,实现营业收入超百亿。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并购、控股、合资、参股、租赁、委托经营、出售等方式,推动国有资产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旅游产品创新、品牌创建、项目建设、宣传推广等,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严格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细化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政府购买等措施,推动文旅企业轻装上阵。二是提升服务保障新质效。制定《陕西省旅游服务“三秦四季·暖心工程”实施方案》,推出16项“暖心”措施。指导景区景点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做好流量管理,指导热点景区和项目完善门票预约流程,发布全国首家红色文化地图,在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文旅特色产品专区。各大文旅企业紧盯不断蹿升的旅游热度,进一步完善景点设施和服务,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多家景点推行延时开放。
四、关于在强化服务,促进文旅融合环境的优化和提升方面
一是加强宣传营销。积极构建陕西文旅宣传推广标识体系,紧盯重大节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深化“三秦四季·畅旅欢歌”主题宣传,假日旅游浪潮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长三角、大湾区和周边省份等主要客源地举办8场宣传推介活动,在中亚国家开展文旅交流活动,参加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举办第十届西部文博会、第八届丝路国际旅博会,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向好。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文化和旅游职业教育,鼓励政府、企业、高校共建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培训联动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设立文化和旅游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文化领域领军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切实发挥省级“六个一批”人才工程、“百优人才”扶持计划引领示范作用。采取专家指导、经验交流、专家授课、现场教学等形式,成功举办了2023年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倡议开展“让景于客”、文明旅游等“暖心工程”,成立文旅产业稳增长和经济运行工作专班,定期统计、分析、研判文旅经济运行情况。开展倒卖售卖景区门票专项整治,强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规范网络表演、演出经纪活动。加强文旅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升级改造省文旅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及时发布旅游出行安全提示,全省文旅市场保持了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大文旅、全融合、硬支撑”,以“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争做示范”为目标,以全面提升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质效为突破,以事业为基础、政策为保障、监管为手段,积极推进“文化陕西”IP建设,推动“三秦四季”品牌赋能升级,持续开展“从秦岭到黄河边走边唱”文旅推广实践活动,常态举办消费季、美食节、夜经济等促消费活动,不断扩大陕西文旅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鼓励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联动机制,建强一流旅游智库,建设一批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引进和培养一批旅游产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打击违法违规经营和倒卖景区门票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感谢您对陕西文旅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并持续为陕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推进陕西文旅强省建设。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