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文旅函〔2023〕241号
薛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县域旅游产业复苏和发展的建议》(第57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针对文旅行业实际情况,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出台了8条专项纾困举措、15条财税金融支持措施、9条稳增长工作措施、7条支持西安加快恢复发展措施。常态开展“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助企服务活动,争取国有文艺院团、脱贫县(区)旅游景区等纾困补贴6530万元,积极推进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保险试点,为474家旅行社暂退保证金7001.8万元。建立文旅企业“白名单”制度,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实现融资42.94亿元,达到了稳住产业发展基本盘,为疫情后复苏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更好推动县域旅游产业复苏和发展,现对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是建议省上加大对重点文旅项目、文旅企业的财政、金融信贷、用地等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独角兽”“小巨人”等文化旅游企业。
文旅企业、文旅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积极贯彻中国人民银行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发展的通知》,深入落实省财政厅等12部门印发的《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财税金融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展与中国银行、中国银联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常态开展“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助企服务活动,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实施旅游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培育10至15家骨干型企业,孵化一批小微型“专精特新”“小巨人”旅游企业,持续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打造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另一方面,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按照“三个年”活动总体要求,聚焦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着力推进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建设,以链长制、项目专班统筹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库建设,全力推动列入项目库的218个项目(总投资2539.92亿元)落地,对于示范性较强的县域旅游项目,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在资金支持、金融支持、项目推介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和支持。
二是建议省上出台支持县域旅游产业复苏的普惠性政策,设立省级文旅专项资金,通过设置旅游年卡、研学游、一日游、多日游、农产品购销游等活动,推动全省旅游大提速大发展,上下联动推动旅游业尽快复苏。
“十四五”以来,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陆续出台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资金支持、考核办法、招商融资等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安排到主导产业培育、园区建设、县城提升等领域。83个县(区、市),按照一县一策实施方案,集中资源推进首位产业,其中36个县(区、市)把文化旅游作为第一或第二主导产业,在各类政策叠加下,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省文化和旅游厅立足文旅行业职能,根据县域文旅产业实情,制定印发了《关于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明确提出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向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倾斜,优先支持县域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实际上,近几年,省级旅游专项资金约30%安排到县域旅游项目。同时,为进一步提振文旅消费,促进旅游复苏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实施文旅领域消费补贴等措施,联动市区、企业举办群众文化、文艺演出、涉外演艺等文旅活动,常态开展消费季、美食节、夜经济等促消费活动,从目前全省各主要旅游区旅游接待情况看,预计2023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相比于2022年将有近1倍增长,旅游业在持续复苏中。
三是建议省上统筹筛选一批旅游基础好、文化积淀深、发展潜力大的县(区)作为典型进行宣传推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加快推动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努力形成更多的旅游新产品。
我省县域旅游资源丰富,经过省级旅游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系统创建和整体提升,经过各县强化政策保障,加大项目建设,打造旅游精品,提升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宣传推广,共创建了33个省级旅游示范县,5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了一批县域旅游目的地,包括蒲城县在内县域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新时期,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按照文化和旅游部以及省委省正政府关于县域发展的部署,重点培育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一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建设一批陕西省文化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持续做好各县的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村镇、夜间消费聚集区、星级酒店等旅游产品开发工作,指导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加速向园区聚集和规模化发展,促进县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双向奔赴,量质齐升。同时,以文旅发展试点县、示范县、典型县为重点,在“文化陕西”、“三秦四季”等品牌推广中,在同程、美团等线上旅游平台,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在主要客源地和周边省份精准推介中予以专题宣传,进一步提升县域旅游品牌知名度。
再次感谢您对陕西文化旅游的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