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wap-close-wap.png" alt="" />
  • 索引号 11610000MB296425XN/2023-00056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省文化和旅游厅 成文日期
  • 效力状态 有效 文号
  • 名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3-08-09
来源: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陕文旅函〔2023〕184号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贵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的提案(第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遗工作,多次在调研学习考察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开展情况,与非遗传承人亲切交谈,并在国家重大外交场合中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非遗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特别是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四川返京途中来陕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后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陕西文旅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有力指引陕西文旅强省建设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近年来,我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文旅强省”建设目标,着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扎实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一、近年来全省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总体情况

一是打造主题传承阵地,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全省现有各类非遗陈列展馆、特色街区(村镇)、传习所等1200余个。如:全国首个戏曲主题非遗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已经成为秦腔传承交流与说唱等新潮艺术形式融合的平台;大唐不夜城的“长安十二时辰”创新实践空间,集非遗市井体验和沉浸互动于一体,被文旅部评为年度最佳创新成果;咸阳袁家村、韩城党家村等非遗特色村镇被列入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典型案例。

二是融入国家重大活动,让非遗带火传统文化。“大美秦腔”非遗传统艺术精彩亮相全国十四运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凤翔泥塑“兔团团”精彩亮相2023年央视春节晚会,米脂铁水打花高居微博热搜榜第三名,大唐不夜城唐诗灯串挂满街头火爆全网,连续两年获得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

三是多元创新时尚表达,让非遗绽放时代魅力。知名歌手谭维维与华阴老腔国家级传承人张喜民表演团队共同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将华阴老腔与摇滚大胆融合,成为经典。华县皮影、凤翔木板年画、羌绣等将非遗元素融入国际知名品牌,彰显着陕西非遗的现代表达。特别是人类非遗项目西安鼓乐精心打造唐代宫廷燕乐《鼓》,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五十大优秀案例。

四是探索产业发展路子,让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始终聚焦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力促非遗消费、大抓工坊建设、推动“小工坊”成为“大产业”。集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促消费活动,办好“苏陕协作非遗文创产品联展联销”“陕西传统工艺大展暨黄河记忆非遗展”等品牌活动。全省86个省级非遗工坊全部实现线上和线下同步销售。汉中宁强羌族刺绣工坊、安康石泉中坝非遗作坊小镇等,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凤翔泥塑、西秦刺绣、洛南草编3个非遗工坊入选文旅部、人社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五是拓展传播交流途径,让非遗增进民心相通。“影偶交辉——陕西省和四川省皮影木偶艺术展” 、“古法新作”陕西文化艺术展、中国陕西皮影艺术展、五牛更象——陕西非遗印象展等主题展览成功在日本、荷兰、法国等境外多地举办,用非遗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通。

二、针对具体建议的答复情况

贵委员会在提案中提出的几点建议非常重要,一些工作也是我们当前需要改进的短板,现逐条答复如下:

一是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非遗产业,实现非遗与资本对接的建议。目前我省省级非遗专项保护资金为2500万,位居全国第七位。随着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不断增加,传统工艺振兴、曲艺戏曲保护、非遗工坊建设、文化生态区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仍存在资金缺口。为均衡发展,我省每年支持约60至80个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对符合资金支持条件的项目轮流分配,大约每9年才能完成一次全覆盖的项目扶持,而且情况还在愈加严峻。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借鉴成熟资本市场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以缓解由于资金不足引起的种种困难。

二是关于修订《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建议。《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4年5月1日正式颁布,迄今也近十个年头了,《条例》中有些内容已不符合当前的发展要求,确需进行修订,目前我厅已与省司法厅立法三处积极沟通,加快启动《条例》修订草案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

三是关于举办全省非遗高峰论坛和扶持非遗衍生品开发的建议。根据国家关于开展论坛活动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要求,未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禁止使用“高峰”“峰会”字样举办论坛活动。我厅将依托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23年第二届苏陕非遗消费年暨协作非遗文创产品联展联销活动等系列品牌宣传推介活动,适时将非遗论坛活动和非遗衍生品的开发与销售纳入品牌宣传活动版块中。

四是关于将非遗引入教育领域的建议。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陕西目前有2所研培参与高校,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自2016年以来,共举办了18期培训班(其中研修班4期),涉及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皮影、陶瓷、木版年画等国家级非遗项目,承训人员715人,2021年度陕西皮影艺术传承人高级研修办被文旅部评为优秀。陕西艺术职业学院自2018年已举办了六期国家非遗传承人群戏曲艺术研培班,培养人群包括商洛山花艺术团、白水县剧团、凤翔大塬曲子团、陇县剧团等14家基层专业剧团共计220余位院团骨干。为推动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研培高校培训力量,今年我厅拟向文旅部再推荐1-2所研培参与高校。这将有力地提升我省传统工艺技艺水平与创新转化能力,为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传统工艺技艺的青年非遗传承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感谢贵委员会对陕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非遗工作,为我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建言献策,共同推进陕西非遗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