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文旅函〔2023〕187号
李淼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地方戏曲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建议》(第15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陕西共有秦腔、碗碗腔、弦板腔、眉户、商洛花鼓、阿宫腔、汉调桄桄等26个戏曲剧种。其中,弦板腔、阿宫腔、弦子戏等13个为濒危剧种。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戏曲剧种特征最集中、最鲜明的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戏曲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戏曲艺术同许多传统文化形式一样,保护传承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为促进地方戏曲音乐传承与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出台《关于支持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秦腔等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演出团体的体制机制和戏曲创作激励机制,着力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
二、积极做好秦腔立法有关工作。2022年1月1日,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制定的戏曲类地方性法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从组织领导、加强规划、部门职能、院团建设、社会参与、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保障措施等相关方面,对推动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为新形势下保护好传承好秦腔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组织开展全省基层文艺院团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基层戏曲院团培养了一批作曲、编剧、导演、表演人才。组织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名家传曲——当代戏曲音乐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等,我省先后有马友仙、李梅、李东桥、张詠华等22位戏曲名家传艺传曲,李梅、边肖、惠敏莉、侯红琴、李娟等9位戏曲名家录制像音像。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精神,着力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工作,扶持包括戏曲院团在内的基层院团发展。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