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wap-close-wap.png" alt="" />
  • 索引号 11610000MB296425XN/2023-00054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省文化和旅游厅 成文日期
  • 效力状态 有效 文号
  • 名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3-08-09
来源: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陕文旅函〔2023〕237号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贵委员会《关于创建独具陕西特色的文旅产业格局、再现世界丝路文化之都》(第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旅游是陕西的标志性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都对文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省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挖掘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陕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正在围绕聚力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文旅产业链,推动陕西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旅强省转变等重点任务,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提案中所述文化资源挖掘问题。近年来,我省围绕弘扬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创作一批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成就、代表新形象的优秀文艺作品,话剧《平凡的世界》《路遥》、碗碗腔《骄杨之恋》入选“五个一工程”,《大秦赋》《装台》等影视剧和《生命的绿洲》《楷模村》等舞台艺术作品深受群众喜爱,新编秦腔历史剧《昭君行》进京演出圆满成功,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耀州瓷器、陕北剪纸、凤翔泥塑、华州皮影、户县农民画等民俗工艺美术知名度不断提升。“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剧”“陕北民歌”等特色文艺品牌不断擦亮。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西部文博会、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等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下一步,我厅将持续开展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创建,制定具体发展指标和奖补政策,延长文旅产业链,努力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并从政策制定、市场培育等方面,加快产业拓展升级,支持壮大市场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着力擦亮特色文化品牌、做强现代文旅产业、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支持“文旅+”融合发展,强化文旅强省的市场支撑。

提案中所诉文化产业创新不足问题。今年以来,全省抢抓文旅复苏发展新机遇,强化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链群蓬勃发展,大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品牌,推出“长安十二时辰”沉浸式实景演绎、西安易俗社秦腔线上演绎等新业态文化产品。数字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易点天下、云创科技等一批文化科技类企业迅猛发展,10家被国家认定的动漫游戏企业成为行业翘楚,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西安出海产业园等为陕西架起对外文化贸易的桥梁,西安曲江电竞馆举办了多项知名电子竞技大赛,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利用陕西历史、红色、山水、民俗、长城、边塞等特色文化资源,逐步形成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秦岭生态、黄河文化、丝路风情、关中秦韵、汉唐帝陵、黄土风情、巴山秀水、休闲康养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聚焦文旅产业链规划,成立工作专班,梳理分析文旅产业发展情况,深入、重点企业、高等院校调研,了解文化科技、出版印刷发行、文娱演出、文化制造等产业发展情况,听取专家学者和省级部门意见,多轮优化调整产业链群布局。明确了旅游景区及线路、文娱演出、文化创意、商旅名街、会展经济、赛事经济、出版发行、乡村旅游等8个重点文旅产业链群的牵头单位、链群单位、建设任务和发展目标,文旅产业链式发展、集群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明确。下一步,我厅将以8条文旅产业链群为抓手,深入挖掘陕西文化资源,打造重点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品牌、品质化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接待游客过千万的高流量旅游目的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体验化旅游新需求,同时加大陕西宣传推广品牌,提升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

提案所诉文创产品创新创意能力不足问题。由我厅等省级部门主办的中国西安国际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届,大赛以文化创新、创意赋能、产业升级、融合发展为目的,采取校企合作、市场转化的形式,充分发掘了高校大学生等年轻创新设计力量,以设计驱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念,激活了全国文创设计者创新活力,促进“文化+”全产业融合发展,大赛孕育开发出一批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优秀文创产品。下一步,我厅将持续办好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引导市场做优文创产品,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创意研发,推出一批文化文物、戏剧、玩具、动漫游戏衍生品等具有陕西符号的文创产品。

同时,为更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提案中四条建议答复如下:

一、制定科学考核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组织专家学者对本土文化进行梳理,总结陕西特色文化理论体系。

我厅不具有制定政府综合考核指标的职能,结合此条提案建议,目前正在与省人大联合推动《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的概念范围,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职责,相关文化产业主体的法律地位及其基本权利和义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规划、知识产权保护等配套支持制度等。按照《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区、革命文化继承弘扬样板区,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我厅将认真吸纳提案建议,并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继续组织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和相关社会组织,围绕“十四五”期间我省文化事业总体发展目标,从宏观视野梳理陕西文化事业发展宏观理论体系,为我省文化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提供理论支撑,为实现文旅强省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二、鼓励区域依据资源条件,深度挖掘我省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通过历史人文文化、山水生态文化、延安精神红色文化,实现关中、陕南、陕北三大文化板块协同发展。

根据提案建议,下一步我省将着力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全省文旅资源整合,推进全省景区景点串珠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精品旅游协作区、特色文化旅游带。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街镇等创建,推动全域文旅发展,强化文旅强省的区域支撑。持续深化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依托各市区特色文化资源,将关中独特的历史人文文化、陕北延安精神革命文化、陕南山水文化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以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城镇的优势文化产业为轴心,培育产业集群化发展,辐射和带动我省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地区文化形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邀请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专业人士培养我省文化产业人才,并制定优惠人才政策。

根据提案建议,下一步将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继续实施文化和旅游专项人才培养工程,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提升定向培养层次,加强文化和旅游职业教育,鼓励政府、企业、高校共建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培训联动机制。设立文化和旅游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文化领域领军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切实发挥省级“六个一批”人才工程、“百优人才”扶持计划引领示范作用。设立名家工作室,建设文化和旅游高端智库。鼓励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联动机制,建强一流旅游智库,建设一批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引进和培养一批旅游产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将积极落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推进高等教育院校与文化和旅游企业、文艺院团合作办学,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将邀请发达地区或高校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在“文旅大讲堂”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作专题培训。以高端领军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新业态策划推广人才、新技术服务保障人才为重点,探索实践挂职、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搭建陕西文化和旅游智库。

四、充分挖掘和整合祭祀文化资源,打造祭祀园区、中国祭天文化产业园,改造西安烈士陵园。扶持公益文化网站、自媒体,打造综合传播平台。

提案所述“改造西安烈士陵园”不属我厅职能。我厅将结合该条建议,依循市场发展规律,按照文化产业园区设立程序、评审办法,联合省级有关部门支持地方政府依托当地文化资源禀赋打造祭祀文化产业园区,使其发挥凝聚人心的社会效应,同时带动周边文化业态发展。鼓励各界运用各类媒体,以及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博新媒体宣传平台,展示陕西文旅形象,讲述陕西故事,扩大陕西文旅影响力和吸引力。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