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wap-close-wap.png" alt="" />
  • 索引号 11610000MB296425XN/2023-00036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省文化和旅游厅 成文日期
  • 效力状态 有效 文号
  • 名称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567号提案的答复函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567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3-08-08
来源: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陕文旅函〔2023〕172号

樊建强委员:

您提出的《系统推进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五维”建设》的提案(第56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围绕建设文旅强省目标,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统筹谋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省四大重点产业链之一,聚力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制定了《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保护规划》,以及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全省文旅系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力“三链”“六体系”建设,始终围绕行业恢复抓统筹、出实招,扎实落实助企纾困举措,大力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全面促进文化旅游市场复苏回暖,文旅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部署。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全新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这是对国家文化公园意义、作用的充分肯定。

我省主要涉及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决策部署,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贡献陕西智慧、体现陕西作为的重要载体,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主动对标国家建设要求,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重点环节,彰显地域特色,切实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一是成立国家文化公园陕西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省发改委、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分别牵头负责黄河、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工作。二是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分别印发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上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保护规划。三是根据我省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四是协调推进我省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系统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五类重点基础工程建设。

您提出的“国家文化公园系统性建设的五个维度”,对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是发掘好、利用好陕西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人文生态体系为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理空间和文化资源;文化意义体系依托人文生态体系而存在,是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的核心资源与实现保障;文旅产业体系为民众提供了体验的情境和消费渠道,是保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传播体系是促进文化意义流通与价值共享的重要途径;制度规范体系是确保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与运营的制度保证。这五大体系共同构成了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互动共生的有机整体。下一步,我们将深入研究借鉴,在推进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过程中抓好落实。突出系统性建设,围绕载体、意义、产业、传播、制度等五个维度,重点建设生态优先的人文生态体系、文化引领的文化意义体系、产业支撑的文旅产业体系、社会共享的文化传播体系、制度保障的制度规范体系。

关于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管理体制。在成立国家文化公园陕西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省级层面应加强协调指导,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建立会商合作及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沿线各地市要立足形成完整、统一、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的建议。党中央作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决策部署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一是建立国家文化公园陕西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总牵头,省发改委、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分别负责,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先后4次组织召开全体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召开专题会、座谈会,研究讨论建设情况。今年5月,召开了国家文化公园陕西省建设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年度工作。渭南、延安、榆林等市分别成立了市级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二是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黄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汇报,并赴相关市(县、区)开展调研,督导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省委考核办将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三是2022年11月,省委宣传部对国家文化公园陕西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贵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省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任办公室主任,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相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其余各成员单位相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同志为办公室成员。四是2022年10月,省委宣传部组织成立3个专项调研组,先后赴宝鸡、渭南、延安、榆林等地调研指导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五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繁荣的重大标志性工程。陕西段是国家确定的5个重点建设区之一。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省文旅厅认真落实国家文化公园陕西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主动对标国家建设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突出文化引领,聚焦目标任务,加快项目建设,深化文旅融合,彰显长征文化陕西特色。我省建设经验被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转发,延安市宝塔区成为全国10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之一。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需要多方参与,但从调研了解情况来看,还存在机制不够完善、协调不够顺畅、统筹不够有力等现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还没有广泛形成。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在国家文化公园省级领导小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省负总责、市县主体、部门协同、分级管理、分段实施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文旅厅加强统筹指导力度,完善省、市、县三级管理体系,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齐抓共管”推进机制,实施“月统计、季点评、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考核方法,确保工作落地落实。相关市县按照省级部署,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切实承担起主体建设责任,建立完整、统一、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加强部门协同。省、市、县各相关部门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在年中、年末召开2次会议,研究解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有关事项。各相关部门结合本职工作,明确责任主体,细化任务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同创共建的工作体系,合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官网、报刊、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方式,主动向公众发布有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内容、目的、标准、方法和成效,以及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有关事项信息,引导大众提高长征文化资源保护意识,主动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关于成立专门智库,强化学术研究。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与筹划下,集中陕西高校与科研机构力量,组织整合相关研究人员,组建专门智库或研究中心,加强对陕西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管理等问题的研究,做好国家文化公园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发挥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的优势,组建国家文化公园专门研究机构,引导各方面研究资源协同研究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问题。一是国家文化公园省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25人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咨询。二是省政府组织相关专家成立调研组,形成了《关于陕西在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有所作为的几点意见》的研究报告。三是省人大、省政协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组织人员赴相关地市指导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四是省文旅厅在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下,编制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保护规划》。把“胜利”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的突出标志,将“从胜利走向胜利”作为核心文化内涵,突出“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地位,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浴血长征路为依托,按照“一路三线十二区多点”总体布局,充分展现红军在陕长征的伟大历史进程。联合省社科联开展理论研究,突出“长征精神”“陕西黄河文化”等课题,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邀请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决咨委、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等专家指导长征历史步道(甘泉段)设计方案编制工作,确保了整体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虽然,我们组织对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管理开展了专题研究,但还存在研究发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深入实施研究发掘工程,围绕提升长征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整合研究资源、推进深度研究、阐发时代意义,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精神动力。一是整合研究资源。以开展长征精神系统研究为纽带,引导和凝聚党史、文化旅游、文物、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社会科学、高等院校、党校、智库、民间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协同研究,培育高水平研究团队,构建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相适应的研究队伍、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二是推进深度研究。根据我省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特点,定期推出长征研究课题,纳入全省文旅、社科基金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持之以恒对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重点有:中央红军到陕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必然性研究;红一方面军东征、西征对三大主力会师的关键性作用研究;西北红军对长征的历史贡献、西北革命根据地如何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条件研究;斯诺与长征精神传播的世界意义研究;中国革命“落脚点”“出发点”对世界历史影响研究;长征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在联系研究;西北革命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的内在联系研究等,力求通过深度研究涌现出精品力作和一流研究团队领军人物。三是阐发时代意义。结合新时代特点,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阐发伟大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论意义,坚定理想信念,焕发奋斗精神,弘扬求是作风,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探索新形势下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关于科学认定文物文化资源,创新传承利用方式。围绕博物馆、纪念馆、重要遗址遗迹、特色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文化旅游和复合廊道等方面,制定科学的文物文化资源遴选标准和认定程序。同时,培育特色文物旅游项目和文化遗产研学旅游产品,发展相关数字创意、在线视听等特色文化产业,发挥文物文化资源的教育和旅游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建议。国家文化公园最核心的“资产”是历史文化遗产,最有吸引力的资源是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陕西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山水文化等优势资源,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源泉。省文旅厅坚决扛起新时代新文化使命,充分发挥陕西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品转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新产品、新业态,以越来越多的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产品和服务,让人们触摸到有温度的革命历史。一是推进资源保护。建成一批以长征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以及纪念园、纪念馆等设施,收集长征珍贵文物、文献和人物口述资料进行保护和展示。启动实施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摸清我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家底,评估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夯实文旅融合发展基础。陕西有长征主题纪念设施和遗址35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瓦窑堡革命旧址(含8个文物点)、葛牌镇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吴起革命旧址、保安革命旧址、福严院塔等5处(12个文物点);长征沿线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7项。二是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长征资源优势,联合国家文旅部资源开发司、延安市人民政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了以“筑梦新时代 青春谱华章”为主题的全国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与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延安精神研究会共同举办了“永远跟党走”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联合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组织开展了“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红色讲解员进校园活动。三是讲好长征故事。实施“延安革命旧址陈列数字化及互联网+展示提升”项目,推出“红旗漫卷——陕西革命旧址云上展”“小八路生活体验”等活动。提升打造《延安保育院》《红秀•延安延安》等旅游演艺精品,创排《延安十三年》《黄河大合唱》红色演艺,策划推出25条红色旅游线路,其中3条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6个乡村党史故事入选“全国100个乡村中的党史故事”。长征沿线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225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78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0家。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还存在长征资源转化利用成效还不够显著,展现方式不够丰富多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征文化核心产品和品牌还不够多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以文旅深度融合为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在资源挖掘、形式创新、有效传播上下功夫,把长征精神所蕴含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以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长征精神传承活化利用。一是在挖掘资源深度上下功夫。始终把弘扬长征精神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灵魂,坚持把长征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通过纵向的深度挖掘和横向的广度归纳,突出陕西特色。重点围绕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红二十五军长征和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和巩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等基本史实,建立建设保护体系。突出长征精神与延安精神的联合展示。注重与黄土高原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的保护传承相结合,与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保护协同共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延伸带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展示。二是在传承形式创新上下功夫。长征精神真实而又鲜活,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征精神是否得到全面展示、灵活表现、深度体现。我们要不断实现形式和载体创新,在“一看二听三唱”的基础版本上,迭代升级多维度、多视角、多媒体、多场景的形式和表达,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向复合型、科技型、互动型方向发展。坚持以文旅互动、业态融合为抓手,依托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开发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长征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特别是要引入跨界融合理念,推进长征文化资源与民俗、生态、乡村等融合发展,提升建设长征主题红色旅游景区,打造“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精品线路,重点运用沉浸式舞台技术,打造全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红色演艺,营造更加生动的体验场景,让游客既能听到红色故事,又能看红色故事的画面,更能走进红色故事的场景,在极具震撼的沉浸体验和全面立体的感官冲击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三是在增强有效传播上下功夫。长征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奉献精神等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是凝聚人心、激励向上的澎湃动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影响力大不大、寓教于游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征精神是否得到有效传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的游客群体,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受众群体,提高长征精神的传播深度和广度。积极关注和把握红色旅游年轻化、亲子化、国际化等趋势特征,针对重点游客群体,开发配套产品和服务,树立具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助推和强化长征文化的大众传播、代际传播和国际传播,让更多人知晓、熟悉、传承长征精神。

关于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文化工程,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持续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关键。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二是建立文化生态补偿机制;三是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或产业发展基金,利用政府资金最大限度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四是积极广泛宣传,接受国内外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的资助与捐款,扩大社会捐赠资金规模等建议。项目建设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资金支持是项目建设的关键。省文旅厅聚焦重点项目,积极筹措资金,科学统筹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按照“以大带小、梯次衔接、功能互补”的思路,坚持特色化、精品化发展,建立陕西段建设项目库,入库项目142个。谋划实施陕西段近中期重点建设项目8类67个,总投资119.97亿元。截止目前,共完工项目34个,在建项目46个;2023年计划开工项目35个,完工15个。一是成功申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1.7248亿元,支持桥儿沟革命旧址环境整治工程、凤县苏维埃政权和红二方面军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甘泉红军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延安长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示范段等4个项目建设。二是推动瓦窑堡会议重点展示园等7个重点项目列入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其中,志丹长征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完成投资4100万元,实施周边环境整治;甘泉红军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215万,建成11.8公里步道景观、3处驿站;蓝田红二十五军长征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完成投资3910万元,提升改造了红军魂广场、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展陈,完成了长征文化体验与研学旅行基地教学楼主体建设;瓦窑堡会议重点展示园建设项目积极推进相关审批手续办理,其他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三是省内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其中,总投资43亿元占地400亩的延安万达红街建成开街;榆林清涧北国风光景区完成投资7048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和游客体验性项目建设;投资500万元的凤县革命纪念馆提升项目完成建设,投资2700万元的张家窑苏维埃政权旧址、红二方面军革命旧址保护利用项目将于今年10月投用;投资2.03亿元的汉中华阳游客中心建成投用;旬阳市红军镇完成投资1500万元,建成红军广场、红军雕塑群等主体工程;商洛留仙坪完成投资440万元,建成会师广场、红色教育基地等项目。

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探索创新多渠道投融资模式,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采取“政府主导,四级投入;社会参与,多元融资”的方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项目建设。一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立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公益属性,建立省、市、县(区)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基建资金,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等政策加大项目投入。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在确保生态保护和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创新探索投融资模式,促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加大政策性银行融资力度,完善商业性金融支撑保障,依托综合化运营平台(“秦信融”平台) 等方式参与融资。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鼓励和支持通过专业化担保机制等,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增加投入。鼓励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和社会捐赠资金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感谢您对陕西文化和旅游业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