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文旅函〔2023〕166号
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贵委员会提出的《关于保护传承华胥文化的建议》的提案(第10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华胥是我国最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中杰出的部落女首领,是女娲、伏羲、炎帝和黄帝的先祖,华胥氏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是华夏子孙的繁衍之根。华胥和子女伏羲、女娲及其后裔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胥文化。华胥陵是中华大地上一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冢,是一个令全球华人向往祭奠的圣地。千百年来,每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当地都要在华胥陵举行祭祀活动已经延绵成俗。有研究表明,华胥文化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制嫁娶之礼”,使远古人类逐渐摆脱乱婚、群婚的状态;二是“造网罟教渔猎”,发明了渔网捕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三是“作书契以带绳结”,有了简单文字;四是“制作笙簧陶埙”,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五是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这些贡献被后来炎黄的后裔逐步发展成为灿烂的中华文明。华胥文化既是全球华人的根源,也是连接全球华人的血脉与情感的纽带,华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作开展情况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直重视华胥文化相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2018年,《华胥传说》被列为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华胥文化研究会原会长曾宏根先生在2019年被认定为该项目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06年起,陕西蓝田恢复了中断数十年的祭祀活动,以缅怀华夏始祖、弘扬民族文化、期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美好未来。2020年3月26日,“五洲共云祭 始母佑中华”庚子年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在陕西蓝田县华胥陵举行。活动以网络云祭为主,通过全国60多家城市联盟直播平台进行了同步全程直播,累计140余万海内外中华儿女通过网络参与了庚子年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共同缅怀始祖功德,同祈盛世中华。活动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搭建了追本溯源、寻根祭祖的平台。
2001年至今,地方政府和国内知名学术单位、文化研究机构多次组织召开了全国性的华胥文化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对华胥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中的作用和地位取得共识,一致认为: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陵是中华民族的母亲陵,华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论坛和研讨会得出了影响海内外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结论,形成了《华胥宣言》、《蓝田宣言》和《华胥文化共识》等阶段性成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深入挖掘、弘扬华胥文化。广泛发动、积极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力量,系统梳理华胥文化相关史料、学术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和阐释华胥文化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解决当下现实问题、弘扬当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和途径。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机构成立华胥文化研究会,同时完善华胥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研讨、交流、出版等工作。
二是稳步推进华胥文化的整体性保护。督促当地建立领导机构,评估验收、普查、挖掘华胥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别、蕴藏情况、分布地域、生存状况等,按类别、层级推动华胥文化相关的文学、音乐、民俗等,纳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序列。加强华胥文化项目相关的古籍文献、相关实物、遗存等系统性和整体性保护,同时支持有关单位筹建华胥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完善传习、培训的阵地和平台,通过传承实践弘扬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不断提高民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
三是积极推动华胥文化纳入文旅部非遗司重点项目保护和建设目录。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近年来文旅部非遗司分别开展了部分涉及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和黄河流域重点非遗项目保护工作,我省有3个项目在列,分别是仓颉传说、黄帝陵祭典、炎帝祭典。我们将主动与文旅部非遗司对接,积极推动华胥文化纳入文旅部非遗司重点项目保护和建设目录。
感谢贵委员会对陕西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陕西文化建设,为我省文化建设工作建言献策,共同推进陕西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