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文旅函〔2023〕144号
曾德超委员:
您提出的《支持延榆协同发展》(第35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延安、榆林两市同处陕北地区,山水相依、文化相同、习俗相近,区域内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黄土风情文化资源。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立足陕北文旅资源特点,大力推进两市协同发展,积极推动榆林、延安依托革命文物、黄河文化、能源化工、民俗文化、边塞风情、长城遗址和地质地貌等资源,发展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等旅游产品。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推动下,2022年延安市壶口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次跨省际5A级景区创建的成功典范。2023年全省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8家,其中延安市1家、榆林市7家(两市创建数占全省总数的44.4%)。2023年1月,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榆林市)通过验收,被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范围是陕西榆林市和延安市的25个县市区,是目前全国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2023年2月,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榆林市举办,期间同步举办了非遗论坛、非遗大集等活动,中省有关领导,山东、河南、四川3省文旅厅领导参加会议,近200个非遗项目400多位非遗传承人相聚榆林,助推陕北文化保护传承和高质量发展。
您《支持延榆协同发展》的提案,对榆林、延安两市文旅现状定位准确、问题分析精准、建议务实管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给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认真研究吸纳,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政策引领,推进延榆协同发展。省文旅厅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结合正在拟定的《关于加快文旅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陕西省沿黄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陕西省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从政策上完善顶层设计,积极推动榆林、延安两市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力促两市文化旅游共兴,努力打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二、坚持创新驱动,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统筹陕北旅游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延安、榆林旅游发展新格局。一是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边塞文化、黄土文化等协同发展的陕北红色及民俗文化旅游区。二是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协同推进榆林、延安建设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带。三是整合长城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协同推进榆林、延安建设长城文化旅游带。四是加快推进沿黄公路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协同推进沿黄各市文旅建设。
三、挖掘红色资源,培塑红色旅游品牌。深入挖掘陕西红色文化内涵,联动陕北、关中、陕南等地,串联西安事变纪念馆、马栏革命旧址、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南泥湾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沟革命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结合塞外风情、黄土风情、关中民俗和秦巴山水,整合交通、农业、科技、森林等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创建以延安为核心的全国红色旅游基地,打造圣地延安红色旅游品牌,辐射联动榆林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四、抓好营销推介,聚力打造宣传矩阵。统筹中央、省级媒体传播平台和渠道,充分利用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打造文化和旅游品牌传播矩阵。在央视等重点媒体持续投放形象广告,邀请世界名人、陕籍名人、网红大咖等为陕西文化和旅游代言。指导榆林、延安针对主要旅游客源地开展精准营销,加强与国内大型线上旅游运营商合作,建立陕西旅游品牌专区,打造“从秦岭到黄河,边走边唱”文化和旅游宣传品牌。
省文旅厅将会一如既往关注支持榆林、延安文旅发展,继续加大市场要素往两市的导入和整合,继续加大对两市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榆林、延安协同发展。
感谢您对陕西文化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