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文旅函〔2023〕105号
雷西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著作权保护 严厉惩处网络文学侵权 打击电商平台盗版图书的提案》(第605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文化执法现行体制机制的基本情况
2019年以来,根据中央《改革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以整合文化市场执法职能、组建执法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制度机制为重点,我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全省9个市级和107个县(区)基本完成了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旅游等6大领域的执法职能整合。改革后,全省落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编制总数1794名,改革前为1700名,比改革前增加94名,增长了5.53%。其中市级落实执法机构编制总数302名,县(市、区)落实执法机构编制总数1512名。
省级层面,省委宣传部是出版(版权)执法工作的主管部门。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是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制度机制建设、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执法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并承担“扫黄打非”工作任务。
市、区(县)层面,全省各市、区(县)都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大)队。统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版权)、广播电视、电影、旅游6大领域的执法职能。
二、我省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十四五”以来,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站在文化市场“主战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市场监管体系这条主线,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执法改革,突出完善制度机制,狠抓队伍能力建设、努力提升执法效能,突出整治乱点乱象,着力强化信息监管,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在制度机制层面,坚持以制度化建设为牵引,印发《进一步加强“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围绕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制定《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工作协同机制,形成了工作会商、案件转移、信息共享、人员培训、行政监督、情况报告相统一的运行规则体系。在全国率先印发《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指导事项目录》,执法主体和责任层级得到明确,责任边界更加明晰。
近年来,结合开展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清浊行动”,按照省“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要求,全省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以涉党史领域境外有害出版物为重点,突出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重点开展了“耽美”文化、中小学教材教辅和校园课外读物专项清理整治,共出动11706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374家次,共排查出版物19.5万余册。其中,教材2.7万余册,教辅11.5余册,课外读物3万余册,学龄前儿童2.3万余册。
三、当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执法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市场管理权限进行了重新划分,综合执法队伍行政隶属关系进行了重新调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部门之间权责不明晰,事中监管容易出现职责交叉、互相推诿的监管空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部门协调能力因隶属关系调整而被削弱,省级层面与相关部门间的协作机制缺乏规范化的构建,导致除文化和旅游市场外,出版(版权)等其他领域的执法力度虚化弱化,案件办理数量占比较少。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共办结案件1418件,其中出版(版权)市场案件199件,占比较少。
二是执法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执法队伍统一的规范化建设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领域无“标尺”缺“标杆”的问题长期存在。执法队伍能力素质与新时代文化市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相适应,受执法内容拓展、市场体量增大、人员变动频繁、办案经验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不会办案”、“不愿办案”甚至“不办案”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部分基层执法机构执法保障条件差,特别是执法车辆、移动执法装备配备率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省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会议会商制度,会同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建立案件审核小组,建立审核制度,开展案件办理、法制审核、执法指引、案卷评查,通过情况通报、案卷评析、督促整改、打分排名等方式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倒逼责任落实。按照省“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扎实完成“扫黄打非”工作任务,配合省委宣传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加强专业执法人员培训,扎实推动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不断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帮助我们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