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期间,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圆与出游的喜悦中时,陕西文旅系统的工作者们始终坚守岗位,用专业与热忱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和优质体验。
10月8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值班人员对当天信息进行梳理汇总。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机关各处室按照职责分工,指导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满足广大群众假期文化生活和出游需求,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假期期间,值班人员坚守岗位,每天与上级单位、各市文旅行政部门、重点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等加强工作联络,汇总梳理各类文旅数据,更好服务于决策;及时处置突发情况,推动相关部门及时落地执行,妥善解决市民游客的诉求,确保假期全省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走基层唱秦腔 读懂了传承的重量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假期在永寿县演出
“从乡村到剧院,每一场演出都是与秦腔、与观众的深度对话。”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演员王航在回顾自己国庆中秋假期的收获时如是说。
从关中的乡村小戏台,到纪念秦腔前辈的演出大舞台,这个假期,王航和他的同事们放弃休假,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基层,让陕西年轻一代秦腔人的风采得到充分彰显,在满足广大戏迷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自己充分触摸到秦腔艺术的温度,也更读懂了传承的重量。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演员王航在演出中
王航最难以忘怀的是10月7日在礼泉县永康颐养中心的演出,他说当自己看到老人们听到熟悉唱段时,眼里泛起泪光,还有人跟着轻轻哼唱,自己当时就鼻子一酸。“秦腔哪里只是戏,它是老人们藏在岁月里的回忆啊。能把这份回忆唱给他们听,比任何奖项都让我开心。”王航表示。
戏迷用掌声表达对陕西戏曲研究院精彩演出的肯定
除了送演出到基层外,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还在假期期间推出了“百年秦韵·哲中流芳”纪念任哲中诞辰100周年专项演出,不仅邀请到秦腔界多位梅花奖得主登台献艺,还集结了研究院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共同参演,展现秦腔艺术的传承与活力,为广大市民游客呈现出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
16小时不打烊 守护读者的“充电站”
“今天依然有延时开放的服务,您带着孩子过来就行!”在陕西省图书馆长安路馆区少儿区,前台工作人员徐灵霞刚挂断咨询电话,又转身帮一位家长指引借阅方向。她告诉记者,假期期间自己的主要职责是回答读者咨询、引导借还书流程以及协助图书检索,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实则繁琐。假期期间,她每天处理的电话咨询达上百次。
陕西省图书馆工作人员徐灵霞在帮助读者归还图书
“现在很多家长把和孩子一起阅读学习作为过节的一种方式,这几天客流量相较于平常也有明显的提升。”徐灵霞说,假期少年儿童馆每天平均客流量达3000人次,除了接待儿童和家长外,还有不少老人来给孙子借青少年读物。面对不同的群体,徐灵霞和同事们通过延长归还期限、提供人性化处理等方式,耐心周到地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书籍是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读书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徐灵霞说。
假期期间陕西省图书馆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
徐灵霞的坚守是陕西省图书馆假期服务的一个缩影。据陕西省图书馆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胡竹林介绍,假期七天陕西省图书馆接待读者超9.3万人次,举办活动29场次、参与人数40余万人。“我们紧盯假期读者‘书香’需求,认真筹划精品活动、做好安全保障和借阅设备检修,城市书房的服务时间最晚可至23时,让大家在假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读者在陕西省图书馆城市书房自习
剧场里“全能管家” 让更多人爱上陕西非遗
“麦再调高点,下一个节目演员准备候场!”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创作演艺部工作人员吴海燕一边紧张地帮演员调整设备,一边盯着舞台道具,事无巨细地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差错。假期期间,这里的非遗小剧场每天下午都会上演两场不同内容的非遗演出,包括陕北民歌、传统戏曲、秦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
陕西省文化馆工作人员吴海燕在指挥舞台布置
吴海燕介绍,假期她身兼多职成了一名“全能管家”,从演员对接、内容沟通到道具搬运、处理突发状况,需要全程高度专注。“每场演出我们要接待一两百名观众,几乎场场坐满。看到全国各地的游客为铿锵的秦腔、豪迈的《将进酒》鼓掌叫好,就觉得多一分坚守,让更多人爱上陕西非遗,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吴海燕说。
假期期间陕西省文化馆组织的非遗体验活动
除非遗小剧场的演出外,陕西省文化馆还精心筹备了多场文化惠民活动,包括歌咏展演、国风舞蹈课堂、廉洁书画展、青少年艺术展等,打造可观、可玩、可学、可购的沉浸体验,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假期生活,也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假期前七天,共有约34.5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参与陕西省文化馆主办的群众文化活动。
化身 “艺术向导” 让黄土画打动外地游客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工作人员吕则萱在接听咨询电话
“外地游客特别关注陕西的艺术特色,比如黄土画派的风格、当代名家的作品,还有人会让我推荐周边的美食和打卡地。”吕则萱举例说,有南方游客好奇北方画作的“泼墨感”,自己就从黄土画派与陕西人性格的关联入手,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艺术风格的形成,“既要讲得专业,又要让大家听得懂,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陕西的艺术氛围。”
假期期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推出“从石间到纸上——唐代石刻拓本书法研究与创作展”“向往经典——刘万鸣书画艺术展”“牧野心花——周伟油画作品展”等五场展览以及“馆长与您‘艺’起向往经典”“3D打印DIY月饼”“寻找隐藏的汉字”等36场形式多样的公教活动,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截至10月7日18时,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已累计接待观众1.8万余次。
市民游客参加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组织的活动
“守屏”的无名英雄 紧盯变化防患于未然
陕西文旅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对省内各热门景区实时数据变化进行监测
这个假期,陕西省文化和旅游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轮流“守着”陕西文旅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这块大屏和系统,“盯着”陕西各重点景区的一举一动。
通过这块大屏,景区累计接待人数、瞬时接待人数等数据一目了然,甚至景区出入口等重点区域的实时画面也能够及时呈现。每当景区等文旅单位客流出现报警时,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发布预警提示,指导景区通过限流来避免人群扎堆,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通过对网络舆情、网评等大数据的持续监测,我们发现了很多隐患苗头,在抄送给有关处室和部门后,都及时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张斌看来,虽然游客不会知道是谁在推动问题解决,但作为一名文旅工作者,能保证游客在一个安全、舒心的环境下旅游,也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价值所在了。
精彩活动背后的奉献 营造高效温馨安全氛围
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假期期间举行的快闪活动
国庆中秋假期,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作为运营方,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全体一线工作人员从国庆假期第一天起便坚守在一线——咨询台的姑娘们每天要回答成千上万次提问,嗓音沙哑却依然笑容甜美;保洁人员不停穿梭,维护着场馆的整洁卫生;安保人员坚守岗位,确保了假日大客流下的安全万无一失......正是他们的奉献精神,以及耐心、细心与责任心,共同构筑了节日期间馆区高效、温馨、安全的运营环境,让每一位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