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位于西安高新区西三环外的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门前,市民王茹带着5岁的女儿正在排队入馆。她们要赶在“智慧树绘本故事屋”开场前找好座位。“我已经带孩子听了一年的绘本故事,每次的主题不同,但都很精彩。现在周末不来打卡都感觉错过了很多精彩内容。”说话间,王茹加快了脚步。
3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2022年4月,这座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的“城市书房”帷幕初启时,日均接待量不足2000人次,4000个座椅大多空置,陷入“酒香巷深”的窘境。
转机始于一场自我蜕变的改革,更源于国家层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的深远布局。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来,政策春风持续吹拂:201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首次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法律形式打开社会力量参与之门;2021年,《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改革触角延伸至基层,为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按下了加速键。
省图系统梳理读者需求,通过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提升服务品质、满足多元需求,提升高新馆区的服务效能。几个月后,当西安陕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时,一场变革在8.19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孕育。
以社会化管理运营模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馆内设施运营。省图高新馆区引进的“大英图书馆·环游地球80天”特展、“无限之海沉浸式AI数字艺术展”等大型展览,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多元产业,丰富文化业态。省图高新馆区联合陕西儿童艺术剧院、西安外事学院、小天鹅艺术团等推出的10余种普惠项目,有效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和外延。
“现在进馆就像拆文化盲盒!”“00后”大学生小陈滑动着手机屏幕上的预约界面,20多个活动名称在指尖跳跃:非遗手作体验日、古籍修复工作坊、AI数字艺术展……这些由工艺美术大师、院校讲师主导的公益项目,正是“两权分置”结出的硕果。
当社会力量注入公共服务体系,曾经冷清的图书馆变身“文化魔方”:七方琴茶美学馆中,茶香氤氲着《广陵散》的古韵;文创空间里,年轻人在原创设计产品间流连,将“文化陕西”的印记装进背包;读者餐厅、咖啡厅、便利店等便民服务空间,共同组成便捷、温馨的“阅读补给站”。
3年间,省图高新馆区日均接待量从2000人次跃升至5600人次,文献外借量年增210%,仅2024年就举办活动500多场,入馆人次超176万;创新打造了陕图喜剧图书馆、有声乐趣主题馆、七方琴茶美学馆等一批新型文化空间……点点滴滴都见证着这座大型图书馆的蝶变。
夜色中的省图高新馆区灯火通明,穹顶如展开的古籍静候夜读人。这座建筑如今不仅是“身兼数职”的“百科万能”图书馆,其所探索的两权分置改革模式和经验也受到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领域专家的高度关注。“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双向赋能,既提升了文化事业服务效能,也激活了文化产业的乘数效应。正如陕西省图书馆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邓辉所言:“我们正在书写的,是一个关于开放、融合与共生的新时代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