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wap-close-wap.png" alt="" />
泾阳县多元施策提升文旅资源普查质效
时间:2025-04-27
来源:资源开发处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文旅资源普查攻坚阶段工作要求,泾阳县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多管齐下运用多元方法,全力提升文旅资源普查的效率和质量截至目前,进入“三检五审”1508条,其中文化1058条,旅游450条

实地勘察:构建资源“立体档案”。县普查办利用GIS技术实现资源点位可视化呈现,依托精准底图分析定位资源空白区域,开展系统性补充调查。在资源梳理环节,严格依照8个主类、26个亚类、137个基本类型的分类体系进行全面比对,发现7个亚类、62个基本类型资源缺失,针对性建立补充调查清单,及时查漏补缺,普查人员运用专业测量工具对资源地理位置、形态特征进行精确测量,通过影像记录、现地访谈等多维度信息采集,构建完整资源“立体档案”,为资源分类、价值评估、开发保护奠定数据基础。

问卷调查:激活资源“民间记忆”。技术团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广泛收集当地群众意见,深入走访乡村、文化场所、景区等现地,全县共完成168份问卷访谈记录,收集到248条旅游资源点信息,其中新发现的旅游资源有12处,进一步丰富了普查的内涵。这种深入乡村、文化场所的调查方式,有效挖掘出蕴藏在民间记忆与传统中的文旅资源,显著提升了普查深度。

科技赋能:助力资源“精准定位”。县技术团队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凭借无人机灵活机动、视角广阔的优势,快速获取资源点的全景图像与详细数据,原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的实地勘察,在无人机的助力下变得更加高效。航拍影像清晰地呈现资源的周边环境以及资源间的关联,为整合资源综合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新组合12处旅游资源(含4处优良级资源),大幅提升普查质效。

文献挖掘:理清资源“文化脉络”。县技术团队查阅了237份文献资料,范围涵盖了县志、村志、历史档案等多个领域,深度梳理资源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脉络,特别是对郑国渠首遗址等9处重点资源的文化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培育“水利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旅IP,使泾阳县的文旅资源普查成果在后续开发过程中更具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

下一步,泾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将充分发挥技术团队专业优势,推动镇办部门协同配合,多元施策,助推文旅资源普查工作走深走实,为县域文旅资源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