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文化工程,也是民心工程,2020年是全省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验收之年。近年,韩城市紧紧围绕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构建面向群众、面向实际、面向基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群众对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逐年上升。
(一)强化组织领导, 认真安排部署。
成立了“韩城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印发了《韩城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韩城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支持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积极实施“文化亮彩城市”提升改造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品牌活动”打造工程、非遗保护工程、“智慧城市”建设五大工程,助推韩城文化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二)多种渠道学习宣传,提高知晓率。
先后邀请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权威专家万行明、段小虎、闫小斌为我市旅系统干部、全市各镇(办)文化站、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例》法律条文,为我市加快公共文化建设、提升服务效能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信心,同时不断加强微信公众号宣传报道力度。文化馆、图书馆、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展板、文化墙、电子屏进行学习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流动图书车进基层宣传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2019年韩城市文化馆和旅游局开展百日“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组织干部职工、社会各届文化热心人士下沉基层,深入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调研,进一步挖掘掌握各类文化资源,搜集整理典型,形成调研报告,为文旅融合后的公共文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不断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2016—2019年,韩城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将文化民生工程落到实处。2020年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继续在古城5号院、城隍庙、北营庙常态化开展民俗、器乐、戏曲精品展演,成为千年古城一道不可或缺的美丽风景;同时每年坚持为8个镇(办)50余村免费送文艺、送戏曲演出,让韩城百姓在家门口能享受到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考核办法》,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力量健康发展,使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
(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成果丰硕。
“欢乐送基层”项目获得国家级第四批示范项目创建资格以来,我们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精心部署,扎实推进,2018——2020年间,组织文化馆、图书馆、人民艺术剧院、文化艺术社团、文化志愿者等先后深入镇办、村(社区)、公园、企事业单位开展“群星大舞台”“扶贫文化行”“廉政文化行”等主题巡回演出60余场;完成“朱子家训”“司马大讲堂”“道德大讲堂”以及锣鼓、秧歌辅导培训200余场;积极开展“悦在司图”春节系列活动、周末故事会、周末小影院、“亲子诵读经典”、“庆祖国70华诞”拼图活动等一系列全民阅读服务活动,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受益百姓达8万余人次,充分引领带动了基层社会文明、健康、快乐的文化新风尚。司马迁图书馆荣获2019年首批陕西省“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等荣誉称号,并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公共图书馆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
(五)加快补齐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短板。
1、2020年政府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解决市文化馆新馆馆址问题,新馆位于文化中心5楼,馆舍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符合国家县级市三级馆标准,8月底装修到位,新馆设有互动展厅、数字体验馆、舞蹈培训室、书画培训室、美术工作室、录音棚、排练厅、多功能厅及办公厅等。
2、司马迁图书馆对照国家一级馆建设标准进行提升改造,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的整体设计修改,力争将司马迁图书馆打造成全国县(市)级一流图书馆,使其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新的亮点。
3、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工作以来,积极开展锣鼓、戏曲、歌舞等辅导培训;利用春节、三八、七一、重阳节等节假日举办各类文艺展演活动。2020年8个镇(办)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同部署共推进,通过腾挪腾退、整合资源的方式,补齐硬件设施短板。
今后,我们将不断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守阵地,举旗帜,聚民心,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