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wap-close-wap.png" alt="" />
宝鸡 | 人文荟萃山水同城魅力眉县谱新篇
时间:2019-08-03
来源:中国旅游报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名言至今响彻在张载故里——眉县这块古老而焕发勃勃生机的土地上。这里是中国青铜器之乡、中国优质猕猴桃之乡、中国温泉之乡和秦岭主峰太白山所在地;这里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山水交融,风光秀美;这里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良好的产业基础,又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2016年陕西省政府启动第三批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来,眉县紧锣密鼓,铆足干劲举全县之力,加快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3年的时间过去了,眉县在创建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眉县旅游品牌的新篇章。

全域整合坚持创新不断提档升级

被陕西省政府纳入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眉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抢抓这一发展机遇,明确指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眉县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把旅游示范区创建作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眉县坚持创新治理机制、推动资源整合、创优旅游服务、做美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现已发展成为全县“百亿元”战略性支柱产业。

极具旅游资源禀赋的眉县,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优化结构、推动转型的战略之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核心板块引领,观光大道相连、山水田园映衬、优美乡村交融、生态产业跟进”的总体思路,加快由单一资源型旅游向复合型、立体型旅游转变,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

具体说来,首先实现资源全域整合。眉县以太白山核心板块为龙头,坚持把县域863平方公里作为全域旅游的一个大景区来整体规划和建设,构建形成以太白山为龙头板块、乡村旅游为基础配套的一体化大旅游格局。打造太白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核心品牌,按照“显山、露水、强县”的总体思路,聘请国内一流专业设计团队,对旅游区总体规划、概念性策划、品牌战略策划等专项规划进行修编完善,累计实施旅游重点项目140多个,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化旅游度假区。同时,以结构转型为带动实现产业全域融合。以旅游发展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带动一产,联动二产,拉动三产,催生新业态,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互为补充、互为支撑,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按照“农田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产品”的理念,让农田变景区。依托30万亩优质猕猴桃以及樱桃、草莓、葡萄等特色果业,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实现了游客随处可停留、随地可休闲、随时可体验,使全县成为“田园都市的会客厅”。

目前,眉县已形成以太白山旅游度假区和“渭河百里画廊”为核心板块的“县区一体、山水同城”县域旅游大格局,“山水眉县、创意家园”的县域旅游主题品牌深入人心,并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绿色生态模范县、中国温泉之乡、首批陕西省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

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357.6万人次,同比增长33%;旅游综合收入106.77亿元,同比增长39.6%,占全县GDP的68%;人均旅游收入达到35087元;旅游从业人员4.15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口32.22%。

对标管理党政统筹精细创建任务

根据《陕西省旅游示范县验收工作手册》,验收标准包含必备项目和选择项目两大类。其中,必备项目缺一项创建工作即不达标;选择项目650分,考核分值合计达到520分以上者(含520分)为合格。必备项目为三大项、21小项。三大项分别为旅游业发展水平、发展旅游业相关机制、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

根据创建要求,眉县实现了党政统筹,构建了现代化旅游治理机制;做到了规划引领,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了配套升级,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做到了部门联动,旅游市场管理秩序不断优化;践行了坚守底线,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创建启动以来,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紧抓谋划,靠前指挥。成立了眉县县委书记任组长,各镇街、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眉县省级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眉县创建陕西省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建立了人大、政协参与的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各镇街、部门,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眉县假日旅游指挥中心,眉县旅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强化管理,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2018年,成立了眉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眉县旅游警察大队、眉县人民法院旅游巡回法庭、眉县旅游消费者维权中心和眉县文化文物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的“1+3”管理机构;按照机构改革要求,2019年成立了眉县文化和旅游局。

3年来,共实施旅游类项目30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打造了太白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红河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太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渭河百里画廊生态休闲旅游带、眉县国家龙源湿地公园等特色旅游产品。借助旅游博览会、旅游商品展、旅游营销大会等平台,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推介眉县。

配套升级成为眉县此次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旅游交通达到无缝对接、旅游标识配套完善、“厕所革命”成效显著、服务标准日趋完善。县城区、太白山旅游景区均开通了直达西安、宝鸡、咸阳机场、杨凌和岐山高铁站的旅游专线,县域内实现了公交全覆盖。太白山、红河谷等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接待场所生态停车场配套合理。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建设眉县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前,眉县立体交通网初具规模,高铁、高速等立体交通系统为眉县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无限可能。

产业融合超前思维深挖文旅价值

结合创建要求,眉县在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文化的旅游价值,提升旅游的文化品牌,提出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可行性的措施。

2018年8月1日,眉县召开了“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会,制订出台了旅游与农业、交通、水利等9个行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依托优势资源,眉县对县域内的主要农业园区,如金渠镇猕猴桃观光园、西部兰花生态园等进行景点化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丰富体验内容,并注重品牌化建设,打造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品牌;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和“陕西经济最具影响力区域”,工业旅游也是眉县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眉县依托农夫山泉、太白酒业、常兴纺织工业园、宝深砖机等知名工业品牌,充分挖掘企业文化内涵,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把农夫山泉太白山工厂、农夫山泉红河谷工厂、太白酒厂打造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眉县重点发展非遗文化,继承眉县传统高跷赶犟驴、常兴皮影、横渠社火、新河十字旱船等非遗项目,结合平阳湖公园龙舟赛活动,挖掘并引入打腰鼓、踢毽子、滚铁环、丢沙包等农村传统休闲体育活动;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眉县发展新型体验性旅游,运用VR/AR技术,打破空间限制,从内容展现形式、游客体验方式和目的地营销方式上优化传统旅游体验。

旅游业一路高歌发展的眉县,坚持“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围绕“旅游+农业”“旅游+交通”“旅游+水利”“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科技”等,坚定不移做好、做足“山水人”(太白山、温泉、张载)三篇大文章,提升县域旅游知名度、关联度,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新的时代、新的挑战、新的发展,不断积极进取的眉县,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抢抓西法城际铁路开通的战略机遇,积极融入西安半小时交通圈,以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契机,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而不懈努力。